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5-05-26
截至5月20日,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下称“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已成交121笔基金份额,成交总金额约为252.44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在2024年新增交易融资金额也突破百亿元。这是近日召开的上海S基金联盟2025年度大会上传出的信息。
这一建设中的金融平台,正在努力为国内14万亿元规模私募市场打造资金循环畅通的“上海标准”。
助力资本循环畅通
募、投、管、退,是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的标准过程。近年来,基于资金良性循环的考量,“退”的环节愈发受到各方重视。
不久前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就提出,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评估北京、上海、广东等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成效,进一步优化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
S基金即英文的Secondary Fund,专注于收购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与普通的私募股权基金不同,S基金的交易对象是其他投资人,而不是直接投资于企业本身 。
这一特殊基金的交易,可以让前期投资人获得流动性,也让另一部分投资人得以在更晚时间、以相对便宜的方式进入私募股权市场,实现了双赢,也实现了投资的接力。
2021年11月底,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由此开始建设。
平台上一笔2024年12月的大交易,颇能一窥试点背后的深意。当时,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携手新华保险、中汇人寿设立的智集芯基金出资逾20亿元,通过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成功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份额。
这笔2024年国内场内单笔最大S基金交易,不仅盘活了国资运营资金,也让保险资金与创业投资之间架起了“桥梁”,更在行业层面发挥了示范效应,引导更多耐心社会资本向上海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产业集中。
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同样是个很好的例子。从平台设立之初,天使引导基金就积极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天使引导基金已经通过平台完成了20笔交易,共回笼资金约5.06亿元。重要的是,这些资金之后又投入到了新的天使创投基金,继续去扶持那些急需资金的科创企业。
这样的资本良性循环,正是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试点的初衷——“助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循环畅通”。
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军表示,近年来,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通过优化基金服务、完善估值定价、推进生态建设,正助力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以“退”为进。
打造公开透明平台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S基金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较海外市场,其规模仍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但成长绝非易事。由于私募股权的非标准化属性,S基金每笔交易都有个性化的地方,操作起来难度不小。想要提高效率,做大做强,需要推动整个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打造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就成了上海的破题之道。
一方面,在平台挂牌,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可以通过信息公示和平台推介,触达更多意向投资方,进而增加交易机会。
此前一只上海市级重大产业基金,想通过转让一期基金份额,筹措用于投资二期基金的资金。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帮助基金管理人先后与50余家投资机构对接,并安排线下集中推介,平衡参与各方诉求,最终顺利完成交易。
另一家央企基金转让份额在上海S基金交易平台挂牌后,吸引了国资、民营和外资等多个类型机构,经约20轮举牌竞价,最终成交价格较交易底价增值约40%。
另一方面,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推动交易定价更为合理。
在S基金交易中,基金份额估值是交易决策的核心要素,但又是一个最难的问题。转让的基金份额,到底值多少钱?因为私募股权的底层项目阶段不同,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相对明确,但对于未上市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估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卖方想卖高价,买方想打折,敲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上海股交中心研发上线了基金份额估值系统。只要输入相关信息,系统就可以通过不同方法,为不同阶段的底层资产估值。这一客观的第三方估值,为买卖双方都提供了定价的参考。
在上海市国资委的指导支持下,上海股交中心还在近期发布了基金份额估值指引,项目层面囊括了上市与非上市股权的主流估值方式,包括股票市值法、指数收益法、近期融资法等,基金层面则基于不同的基金分配方式采取不同的份额估值方案。
“这些尝试,是为了让行业形成一个关于估值的共识,进而促进S基金交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市场效率。”徐军说:“未来我们将通过S基金交易平台和上海S基金联盟,持续为中国S基金市场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力争形成这一领域的‘上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