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立夏时节,万物芳盛,浦江两岸,新潮涌动。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眼下,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正加速打造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科技金融体系,持之以恒支持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在上海金融监管局指导下,高效且富有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渐趋成熟,金融供给的输血作用日益凸显。
输血赋能
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要求上海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总书记的勉励,让身处现场的建行上海徐汇滨江支行负责人施昀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年轻的金融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模速空间”的基本户服务银行,施昀所在的建行上海徐汇滨江支行距该园区仅800米,是“近距离”见证和支持“模速空间”建设的重要助力之一。
2023年2月,建行上海市分行创新打造“建·沪链”服务品牌,紧跟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力挺“模速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从园区的开发到建设到落地升级,提供信贷支持超20亿元。
同为“模速空间”的金融合作伙伴,上海农商银行的输血赋能亦持续在线。
“在‘模速空间’建设过程中,我行先后为其所在的西岸传媒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模速空间’二期空间所在楼宇建设提供牵头银团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上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此基础上,该行还积极为“模速空间”运营初期的招商引资、投融资活动、优质企业遴选等提供金融人才支撑。
短短一年多时间,“融资+融智”的“输血补气”,助“模速空间”从一片毛坯房快速蝶变为近6万平方米、可“拎包入住”的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9月揭牌至今,该创新生态社区已吸引100余家企业入驻,辐射带动徐汇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基本形成了涵盖芯片设计、模型算法、数据语料、行业应用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完整生态。
量体裁衣
除了为“模速空间”建设输血赋能,如何以金融之力进一步为入驻其中的科创企业“量体裁衣”?
“银行不仅提供了资金,更用专业服务为企业注入了信心。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及时雨’,更是‘催化剂’。”国广顺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这样概括金融服务对“模速空间”内诸多创业企业的支持。
不久前,这家以智能便捷新能源移动储充服务为核心的科创企业一度因固定资产较少、市场试点加速、研发投入较大等原因陷入融资困局。
“该公司虽缺乏传统抵押物,但拥有74项核心技术专利,初创时期曾得到众多知名投资机构青睐和投资。”农行上海徐汇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走访中获悉企业面临的困境后,该支行迅速组织专班研究服务方案,及时联动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启动“银担绿色通道”,依托“申担e贷”特色产品,以“信用+政策性担保”模式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无独有偶。专注于跨模态信息检索和智能校对的上海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申城定制化科技金融服务的受益者之一。
2024年年初,入驻“模速空间”的该企业拟成立境外子公司拓展海外业务,但因初涉对外投资,企业开设境外公司的规划频频受阻。
关键时刻,金融顾问及时补位。“得知情况后,我行主动对接企业,充分发挥在外汇管理、跨境支付等方面的服务优势,提出‘双轨并行’方案。一方面成功指导企业推进odi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另一方面联动中行境外分支机构为其开设子公司提供指导帮助,助力客户在境外市场抢抓机遇。”中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从走访覆盖到基础服务,再到创新支持、“一企一策”,金融“妙手”的“量体裁衣”正将“模速空间”内的银企合作由“一锤子”买卖变成全生命周期“一揽子”服务,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初创标杆企业由此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的“关键一跃”。
培优生态
“模速空间”及其在孵企业的快速成长,是沪上金融机构全面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上海科技企业信贷规模稳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于2023年末突破万亿元大关。上海金融监管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5万亿元,同比增长36.20%;贷款存量户数4.96万户,同比增长49.1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余额220.31亿元,同比增长52.71%。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申城推进科技金融生态圈与各类创新主体高频互动、深度交流、深化对接的探索还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聚焦改进和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专业能力,上海银行业将利用4年左右时间,通过培育一批、新设一批、改造一批,在上海培育建设30家监管部门认定的科技支行、90家银行机构自主确定的科技特色支行,形成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实现对上海市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区、功能区、产业园区的全覆盖。
同时,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上海保险业正进一步积极探索适应科技创新风险特征的经营机制,包括由上海金融监管局指导成立上海市科技保险工作专班,持续强化统筹协调、整合优质资源,通过设立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等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以大数据为基石,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探索应用“保险+服务+科技+数据”创新模式等。
助燃科创“核爆点”,赋能新质生产力,在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上海,“从0到1”“从1到100”的创新引擎轰鸣阵阵,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