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出新举措新机制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上海蝉联第一

信息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5-05-20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昨天公布了最新的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在所有参评城市中,上海蝉联第一。这一结果再次表明,上海持续多年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在沪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保持全国领先。

中小企业连接着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为优化其发展环境,激发其发展活力,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自2021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并形成报告。

本次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等维度入手,组织全国50个参评城市报送情况,共收集有效问卷5万余份,结合大量面对面座谈、引用加工权威数据,确保评估结果全面、真实、有效。

根据评估,本次综合得分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占了半数,上海高居全国第一,这也是上海在过去5年中第四次位居全国第一。5个一级指标中,上海有4个进入全国前五,其中“政策环境”排名第一,“融资环境”排名第二,“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排名第四。

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除上海之外,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天津和武汉也进入前十;地级市中位居前十的依次是苏州、无锡、合肥、金华、长沙、东莞、泉州、石家庄、海口和南昌。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持续优化,大部分城市的发展环境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不同区域、行业间仍有差异。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市场环境优化成效显著。其次,副省级以上城市优势突出,前十占9席,东部地区则囊括前十。第三,中小企业营收水平整体稳定,专精特新企业体现出更强韧性。第四,用工成本上涨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压力,但不同行业也有差异,比如在工业以及服务业领域,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的影响;软件和信息传输行业,很多企业反映受到高端人才缺乏的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还以案例形式推介各城市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经验做法,上海的“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入选。该项工作使企业从过去“四处求告、多次往返开证明”,转为“动动手指开报告、立等可取、一码通行”。去年起,该做法已覆盖41个办事领域,在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中被作为典型向全国推介。

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介绍,着眼于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本市还在不断推出新举措、尝试新机制,比如:目前全市正在加快落实“免申即享”,努力做到找政策、问政策、兑政策、评政策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进一步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借助检查码、“无感监管”“无事不扰”两清单等,实现检查的减量提质不扰企。总体上,借助本市专门成立的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一体化工作专班,以及重点企业“服务包”等制度,全市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精准高效响应企业诉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