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认股权赋能科技金融“向早向小”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5-07-30       

通过认股权+贷款业务合作,我们获得了南京银行更多的授信支持。在股权融资方面,公司的投资价值获得了南京银行的认可,在上海股交中心做了登记公示。米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们企业与经销商、客户的合作模式为对方达到一定采购量,就可以拿到相应份额的企业股份,成为企业的股东。想增强客户为获取股份而提高销售额的积极性,企业的股份是否有价值是我们与客户谈合作时的关键问题。认股权+贷款业务模式恰好解决了我们在银行贷款、股权融资方面的需求,赋能企业更高效地拓展市场,助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据了解,认股权+贷款模式即银行+认股权业务,是上海股交中心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股债联动优势,既能满足科创企业债权融资需求,又能成为早期企业科创贷款风险抵补的有力工具。

认股权实质上是一种选择权,持有人在未来某一时期,可以行使该选择权,用一个约定的价格来认购企业股权。有别于传统融资贷款业务通过已实现的过往销售业绩、市场规模来判断企业承贷能力,认股权+贷款更关注企业的技术价值、商业模式及成长潜力等核心指标,以看未来的发展眼光综合评估企业长远的融资需求和风险情况。作为投贷联动业务的补充,认股权+贷款针对可能具有投资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培育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事先协定估值、行权有效期与拟投资比例,签订远期投资协议,建立小股权纽带,暂不做实际的投资与股权交割。对银行而言,可降低投资风险;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通过对未来权益的让渡,能够在现阶段获得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和服务。南京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介绍。

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69单认股权在上海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落地项目,融资金额已达8617万元。标的企业均为医疗器械、新能源、数据科技、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优质科创企业,其中超过78%小巨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银行+认股权以外,还有银行+产业园区+认股权”“银行+担保+认股权”“产业园区+认股权等多种业务模式已经落地。如某银行与上海股交中心、上海创业接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银行+担保+认股权合作,银行为科创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融资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担保,并与企业签订认股权协议,通过认股权转让、行权等拓宽额外收入来源。

认股权+科技成果模式旨在探索技术资产证券化新路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重点应用于企业技术需求、高校院所赋权改革、技术作价入股、技术转移服务等场景,科创企业可以在不立即稀释股权的前提下,与成果团队深度绑定,共同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落地。科技成果在早期是没有能力支付对价的,所以只能把未来的收益让渡给各资源方,并形成约定,这就是认股权的视角。上海技术交易所与上海股交中心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认股权产品,目的就是通过认股权的方式来抵补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这是一种代偿机制,能够让更多要素、资源在早期就进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以认股权方式约定未来的收益。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介绍。

无论是认股权+贷款还是认股权+科技成果,在实践中都面临不少挑战,认股权估值定价就是关键一环。南京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对科创企业的估值认定,是认股权+贷款业务的核心要素,是未来是否能实现股权溢价转让的关键。目前,可通过上海股交中心搭建的认股权估值模型,为认股权公允定价提供参考依据,破解传统估值方法失效困局。

对于科技成果的确权和估值,市场中各资源方不能清晰判断。上海技术交易所对科技成果的确权和估值加以判断,然后与上海股交中心共同确定未来的收益权,把两者融合,能够让更多的资源方在早期就进入成果转化过程。颜明峰表示。

科技金融,认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