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间引发热烈反响——牢记嘱托力争走前列
抢抓机遇勇攀新高峰

信息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5-04-30       

“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上海考察时,再次对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脉定向、引航指路,极大增强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信心、决心和干劲斗志。

在人工智能各方面走在前列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寄予厚望: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浦东新区区委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努力当好自主创新主力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高地,聚焦浦东“模力社区”“机器人谷”,加大垂类模型应用、具身智能等领域布局力度,强化算力、语料、人才、金融、场景等关键要素供给,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全力实施全国人工智能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十大重点行动、11项核心指标、30个标志性项目,打造技术突破的策源中心、垂类应用的孵化工厂、要素齐备的创新生态、创意涌动的开发者社区,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贡献。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上海科技系统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使命如磐”的担当不断深化基础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强化前瞻布局,聚力推动更多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完善全链条支持培养体系,构建宽容失败的创新容错机制,让更多“千里马”在科创赛道上竞相奔腾;以“攻坚克难”的锐气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要素涌流的创新热土,奋力谱写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篇章。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说,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及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许,为我们鼓足了干劲、提振了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全球科技与产业巅峰对决的关键领域,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上海交通大学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持续聚焦科技创新策源、新兴产业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领域纵深发展,以底层创新推动颠覆式创新,以基础突破引领革命性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支撑,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大力量。

复旦大学副校长、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院长姜育刚说,当前,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高校作为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更大作为。复旦大学始终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近期系统布局了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着力培养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持续贡献力量。”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刘燕京表示,由该院和联合国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战略司共同建设运营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去年落地上海,标志着上海在人工智能国际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面向未来,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形成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大力量。

“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从科技创新策源到高端产业引领,上海正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努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把握“科技回归都市中心城区”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黄浦金融服务业发达、创新金融资本密集、科创人才集聚等优势,在世博园区浦西片区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目前正深化规划研究,积极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若干未来产业赛道为突破、以科创服务为支撑的“1+N+1”产业体系。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将紧紧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契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中的赋能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航运、金融、商贸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检测装备、芯片设计、生物技术等新兴细分赛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锻造比较优势。

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表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当前杨浦正全力打造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加快构建全主体参与、全要素统筹、全链条加速的全域创新生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牵引,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标,加快培育发展“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打造开放融合创新生态为支撑,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北部增长极。

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表示,宝山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实施“先投后股”、创新联合体等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持续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将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聚焦“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大力推进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型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努力把“大零号湾”建设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

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表示,将坚决扛起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职责使命,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集聚优势,全力攻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嘉定科创核”“聚能小镇”等高能级科创载体,打造形成一批创新“核爆点”和经济“增长点”。

松江区委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为松江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服务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指明了方向。将全力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要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作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松江大学城科创源。

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表示,将主动融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立足自身现代农业和船海产业优势,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校区、长兴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阵地平台溢出效应,大力推进长三角农业硅谷和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推进、科学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创新浓度持续提升、创新主体活力迸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市委金融办、市金融工作党委表示,将会同中央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和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构建和完善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统筹发挥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等作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孔福安表示,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化大虹桥“大科创”功能定位内涵,推动与“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等功能融合,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建设国际贸易新平台,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金山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转型升级战略要求,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和新材料、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优势特色领域,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引育未来产业,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与高端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力建设“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努力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

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

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

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表示,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将牢记嘱托,更好担当起静安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的使命和责任,以新的作为创造新的业绩。将始终把“人”作为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因素,立足国际静安、树立全球视野,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长宁作为科创要素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区,将坚持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为核心任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主动在全市科创大局中勇担当、作贡献。同时,坚持抓好人才这一关键资源,不断擦亮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金字招牌,努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厚植沃土、搭好舞台。

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以“模速空间”为标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赛道,探索跨区域算力共享、数据互通、技术联研等合作机制,打造创新生态“强磁场”。将聚焦青年成长,以华为等头部企业导入为契机,以西岑国际人才港建设为抓手,为青年人才技术研发、创业实践、风险投资等提供全方位支持,优化交通、住房、教育等配套服务,构建“青年创造、青年共享、青年热爱”创新创业生态,让他们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全心逐梦。

张江科建办党组书记、主任,张江管理局局长肖健表示,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强化使命担当,抢抓发展机遇,奋勇攻坚克难,通过实施科创布局优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一流企业培育、科创人才引育和科创生态提升“五大行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高地,全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为上海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临港新片区广大党员干部表示,临港新片区是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是上海的未来之城,也是全球创新资源的聚合地。作为上海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和“发动机”,新片区将把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关键任务,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之城”。通过实施夯实基础创新策源力、增强应用创新驱动力、打造企业创新发展沃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扩展科技创新工具箱、营造富有活力创新生态等六大创新工程,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和创新创业首选之地。

昨天,上海创智学院师生代表在“模速空间”举办的主题沙龙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倍感振奋。常务副院长丁晓东的一席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一定以总书记谆谆教导为根本遵循,接好科技创新的接力棒,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上海创智学院是一所创立不到一年的年轻学院,190余名研究生和70多位导师作为先锋队正在努力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坚持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鼓励师生全员创新、创业。在这里,大模型研发等人工智能前沿问题,既是课题也是产品。”丁晓东表示,这种课堂与产业的“零时差”对接,让教育突破校园围墙,师生既是技术探索者,也是创业合伙人,更是产业变革引领者。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初心,构建起“教育-科研-产业”深度耦合的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