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引领创新!202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秉笔精绘“五篇大文章”

信息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发布时间:2025-02-26       

2023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场金融领域规格最高的会议,为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路径指明方向,也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提出具体战略。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年以来,在各部委出台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上海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扎实落地多项金融产品,在2024年创新推出多个金融首单,秉笔精绘五篇大文章已初见成效:不仅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不断加强数字金融的应用和创新。

从媒体视角来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关键支点。2024年,上海金融业凝聚多方力量,围绕五篇大文章谋篇布局,接连落地首单”“首笔金融产品,引领金融创新潮流,展现多元业态融合趋势,在实践中有力发挥金融排头兵的先锋及示范作用。

同心协力,构筑科技金融良好生态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被赋予重要使命。发展科技金融,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要求,也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构筑业务优势的战略选择。

多元合力共筑科创生态。20249月,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下,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成功为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同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首笔点心贷贷款,以实际行动助力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该笔业务的牵头机构,第一时间与企业进行对接,详细了解企业需求,主动上门宣讲产品方案,推动联盟单位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助力本次业务成功落地。

上海科创金融联盟于202310月正式成立,由商业银行作为创始会员单位,整合政府、银行、证券、保险、股权投资机构等资源,旨在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点心贷是由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成员单位,面向具有硬科技核心技术的初创期科创企业推出的联合贷款产品。该产品以集体审议和风险共担为合作原则,由五家银行按照审议一致的贷款条件共同向企业发放相同金额的贷款,聚焦企业创新性和发展前景,为科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在科技金融这片沃土上,上海金融业注重将国家政策导向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密切融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指导下,建行上海市分行20244月成功落地上海市首单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自主借用外债业务,精准助力一家科技型企业率先享受到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红利,登记跨境融资便利化外债额度1000万美元。

该企业成为自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被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主体范围以来,上海市第一家获得跨境融资便利化外债额度的科技型企业。此举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更为其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创板在科技金融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直接融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方式,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2024年,在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年内并购重组第一单花落上海。

202475日,上交所并购重组委举行2024年第3次审议会议,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企业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源精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获得通过。国泰君安担任本次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及主承销商,与普源精电共同组织设计交易方案、积极推进项目进度、为重组进程保驾护航,协助普源精电顺利通过并购重组委员审核。

本次重组是上海金融业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科创板上市公司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服务区域实体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纲举目张,提高绿色金融发展质效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3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依据新发布的《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标准,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完成中远海运集团所属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7.5亿元转型金融贷款的投放,积极推动水上运输业低碳转型。

前期,交通银行在总行层面制订下发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操作指引、成立总分支以及子公司在内的航运转型金融服务方案制定工作小组,基于全产业链客户融资需求,加快研究制定交通银行服务航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方案,为业务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笔业务严格遵循《目录》中水上运输业的相关要求,贷款投向的船舶碳强度指标(cii)达到《目录》的先进值要求,通过引入交通银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产品,将《目录》中水上运输业的降碳目标先进值作为关键spt指标与贷款利率挂钩进行定期披露,并顺利通过业内专业评估机构联合赤道认证。

交通银行是率先系统化推进绿色信贷工作的银行之一。在全力服务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方面,交通银行积极参与编制《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牵头制定水上运输业(航运业)转型金融目录。同时,交行参与编制《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报告(交通银行)》,是上海首批开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银行。

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总结提炼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有益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转型金融领域,是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4年年初,浦发银行落地上海首笔转型金融贷款,率先完成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3.1亿元转型贷款业务,助力航空运输企业低碳转型。本次落地成为浦发银行落实国家关于绿色低碳转型工作部署以及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的有益探索。

春秋航空将陆续引进空客新一代A320 NEO系列飞机,并通过加载浦发银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产品,设置吨公里排放、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使用比例等关键SPT指标挂钩贷款浮动利率,以保持行业先进碳排放水平、降低融资成本。

政银协作,注入普惠金融强劲动能

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能共享金融发展的成果。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普惠金融创新产品迭出,政银合作持续深化,持续散发蓬勃生机活力。

202486日,在上行惠相伴小程序提出申请后,不到8小时,上海W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收到了上海银行发放的保科贷贷款资金。这笔上海银行落地的首单保科贷,也是业内首单全流程线上办理的担保基金贷款。

保科贷是上海银行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简称市担保中心”)合作,推出的担保基金项下科技类企业自动审批贷款产品。该产品利用科技赋能,从贷款申请到授信审批,从开立实体账户到签约放款,全流程线上操作,较好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难题。

2024年,上海银行还落地上海首单创业担保线上批次贷,为科创企业憬芯科技提供300万创业担保贷款。该模式免去了小微初创企业与上海市就促中心、市担保中心线下材料传递流程。2023年,上海银行与上海市就促中心、市担保中心联合推出创业担保批次贷,白名单内企业可免去融资担保中心审核,由银行自主审批放款,将企业办理时间从至少一个月缩短到2周左右。

普惠金融肩负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旨在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级、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而实现普惠金融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增长。

20249月,上海农商银行成功落地上海市首笔商会批次贷业务,为上海银翼医疗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了200万元商会批次贷,有力解决企业日常经营周转需要。

商会批次贷业务由各区工商业联合会组织辖内街道商会深入开展企业调研并形成白名单,合作银行提供绿色审批通道,市担保中心为企业贷款提供保证担保,各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协同合作,精准护航本市中小微企业发展。

此外,针对园区中小微企业,上海农商银行与市担保中心、各区财政局合作开展园区批次贷,迄今累计发放园区批次贷近140亿元,支持1600多家园区企业发展。

重塑业务,推动数字金融深度赋能

数字金融是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是金融强国的基石,也是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消费需求持续升温,银行现金取款尤其是外币取款业务峰值屡创新高。身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银行业紧抓数字金融机遇,持续发挥创新精神,打造数智工厂,走在探索现金业务数字化的前列。

2024年以来,面对本外币币种繁多、客户需求旺盛的情况,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订单直配模式提供快速便捷的配款服务,满足了移动互联时代下快节奏的消费习惯。客户只需在手机银行上预约下单,即可到其指定网点领取直配式现金包,这得益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正在稳步推进的数字化现金中心项目。

其中为订单直配提供数字支持的,是正在逐步投入运行的一体化数字智能流水线。这条流水线集成了以单个客户为单位的外币分拣、清分、反假、装包、贴标和打印配送信息等环节,以数字化设备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作业模式,满足辖内线上外币预约直配需求。

通过这套设备,银行可以更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有力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统一定制化包装,银行也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体验。特别是在助力加强安全性方面,每个封包与封包内的现金冠字号码一一对应,有据可查,全程可追溯,为客户提供放心钱。

数字人民币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和跨境支付等方面,持续对数字金融产生积极推动作用。202411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成功落地首单资本项目数字人民币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为某跨国集团香港上市公司的境内子公司即时入账资本金1.36亿元人民币。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是在SWIFTCIPS以外的新型跨境清算渠道,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快速、更低成本、更安全的数字货币跨境结算。此笔业务的落地是交行上海市分行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宣布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后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交行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创新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不仅为跨境资本流动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因地制宜,搭建养老金融新型模式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也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在由快速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转变的历史阶段,上海更是重度老龄化城市。此前,上海在养老金融方面已有所深耕,2017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护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2024年,上海在养老金融一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还在持续落地推进。

上海养老机构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这些年始终面临一个难题: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便利化的健康养护服务,投入的人力成本也相应提升,但有时会受限于资金不足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近年来,农业银行持续聚焦普惠养老领域的金融支持。20245月,农业银行上海黄浦支行基于农银养老批次贷产品,第一时间为全程玖玖金泾护理站定制了一套融资方案,仅用5天就发放了300万元养老批次贷款,解决了护理站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这笔贷款也是农行上海市分行辖内首笔养老批次贷款。

农银养老批次贷产品是农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联合推出的一款养老领域专属贷款,对于单户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的养老产业客群先行审批、放款,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见贷即保,共同搭建符合上海特色、贴近产业需求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新模式,进一步为上海市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长寿时代到来,养老金和养老医疗资源的需求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202410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此次《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简称商保年金),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

国寿养老是首批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养老保险公司之一,积极参与有关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政策研究、工具创新等工作,持续引领和推动行业科学规范健康发展。目前,国寿养老上海市分公司管理的企职业年金、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资产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

行至2024年年末,上海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计划未来3年内在上海基本形成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和保障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愈发完善的顶层设计及众志成城的携手并进下,上海还将奋力谱写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新篇章。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