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发布时间:2025-02-24
上海,这座屹立于长江入海口的璀璨明珠,2024年依然以其独特的金融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各类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与动能,是上海金融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上海的金融体系,以其开放、创新、精准的姿态,灌溉实体经济,助力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赋予更多韧性、可能性。
专精特新专板开板,助力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拓宽融资渠道。上海鼓励直接融资,进一步帮助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2024年3月份,上海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板,首批162家企业集体登陆专板,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质效,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接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每月推出一场专题活动,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更好服务民营企业,助力上海股交中心专精特新专版与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发展。
在一次针对汽车制造产业链的投融资路演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参与路演的企业频频收到来自金融机构投资人的提问。例如,“贵公司有没有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计划?”“公司去年有10亿元营收,能大致介绍一下营收结构吗?”“是否介意境外资本的参与融资”。
有关负责人指出,上海自2011年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余家,市级专业创新中小企业1万余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5家,中小企业已成为上海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
记者从上海的金融机构中了解到,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资管机构扮演着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可以通过发行专项资管计划、创设主题型资管产品等综合手段,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和发展助力。
对于投资方来说,往早期走逐渐成为投资机构的共识。“投早、投小、投硬,是我们的一个战略方向”,有投资人表示:走向更早更小的企业,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的赋能可能会更好,帮助会更大,我们要陪伴企业成长,赚企业成长的钱。
期货期权品种增多,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硬件配置不断完善
上海拥有上期所、中金所两大全国性期货交易所,期货期权品种不断增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在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上海价格”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9月份,铅、镍、锡和氧化铝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这四个期权品种的上市,使国内期货市场实现了有色金属系列期权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国内有色相关行业的避险体系,帮助实体企业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2024年还是燃料油期货在上期所挂牌上市20周年,20号胶期货在上期能源中心挂牌上市5周年。据上期所透露,挂钩上海20号胶期货价格的跨境贸易实货量,已经占到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近四成,全球橡胶定价中心正逐步在上海形成。
记者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套期保值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期货产品对冲现货市场上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损失最小化。一些龙头企业通常与期货交易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期现货市场信息,提高自身套期保值的业务水平和合规意识。
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业务规则体系年内正式实施,采用了“业务管理办法+品种业务细则”的体例,拆分并重构一般性管理办法,提炼并制定品种细则,增强规则制度的简明友好程度。
引进新项目,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业务试点上线暨业务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活动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据悉,此次试点上线铜、白银、天然橡胶和保税380燃料油品种,在扩大保税商品登记品种的同时,实现了保税商品迈向完税商品登记的跨越。全仓登上海项目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助力上海大宗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上期所表示,将推出更多期货国际化品种,稳步拓宽QFI投资范围,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培育力度,吸引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继续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充分研究利用浦东引领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跨境交割机制等制度型开放措施。
中金所表示,将依托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积极总结已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商业银行试点相关经验,稳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建设高质量国债期货市场,更好助力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搭好金融平台,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
继上海普惠金融顾问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之后,2024年年初,上海绿色金融平台正式上线应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增添了重要基础设施。
记者从平台建设、运营方了解到,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正在与“随申办”打通,将来企业登录“随申办”后可以看到有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接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绿色信贷产品。对中小微企业来讲,获得相应绿色贷款的信息通道增加,增加了服务的便捷性。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希望将来能为绿色金融做出“上海标准”,甚至“长三角标准”,扩大绿色金融的“朋友圈”。
2024年11月份,上海市政府公开发布了《优化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进一步着力为企业申请融资畅通流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幅13.71%;小微企业首贷户户数为2.4万户,同比增幅21.47%。
根据上述《方案》披露,到2024年底,按照“统一服务平台、唯一数据出口”要求,完成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统筹建设一个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网上融资服务平台,保留一个向金融机构共享跨部门融资信用信息的出口,并保障平台整合期间继续提供服务。
界面新闻记者 冯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