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依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亮点和看点

信息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发布时间:2025-02-11       

改革开放,依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亮点和看点

股价234.40,这是2024126日,合合信息的股价行情。这个主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及模型业务的企业,上市两个多月,股价稳稳地站在了200元以上。

2024926日,合合信息在科创板上市。而在这之前,创始人镇立新还在担心,如果927日上不成市,就得重新再来了。而就在他以为没希望时,公司上市发行启动了,发行成功,赶在927日前成功在上交所鸣锣上市。这样的反转,让镇立新很是激动,三年的苦熬,终于达成所愿——科创板上市。

充满希望的启动IPO,一步步推进,又一次次的等待,这是众多IPO企业近年的经历,所幸,那些优质的企业还是冒了出来,合合信息就是其中之一。市场给予了合合信息充分的肯定:上市当天,合合信息就创下了奇迹:发行价格为55.18/股,开盘价报100.00/股,较发行价上涨81.23%,短短几天内,股价摸高至500元。

市场之所以认可它、并敢投它,一个原因是,合合信息的经营业绩良好——它是带着利润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这在拟上市的人工智能及大模型企业中少见。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在合合信息上市的前两天——9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公布了一系列货币及金融扶持政策。

以此为起点,整个资本市场都在暴涨,当天,沪深股市大幅反弹,指数都超过了4%,上证综指终于超过了2800点。

资本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资本市场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在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证券交易的起伏波澜壮阔,牵动人心。

202358日,上证综指为3395点,此后走出了“W”的行情,到202425日,下行至2702.18点,其间,盘中多个节点出现了2600余点。春节之后,28日起行情上行,520日攀升至3171.15点,此后,接着下行,至913日,下到了2704.09点,108日又上行到了3489.78。这样的跌宕起伏,让资本市场内外忧心忡忡。也正是在这样的起伏中,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

这样的情形,与上海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历程何等相似。

198912月,在西方强国对中国撤资、围堵、封锁的情形下,决策者动议建设上海证券市场。1990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这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开放的决心不动摇。从此,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金融业一片萧条,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大力扶持,2009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并明确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在这个意见的指导下,资本市场等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不断推出改革开放的举措,沪港通、沪伦通相继实现,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进一步拓展。

20249月,就在资本市场最艰难的时候,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新政推出,其中多项举措史无前例: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很是给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这第三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还创设新的工具,这样的举措很是少见——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这些举措此前闻所未闻。

而证监会针对资本市场痛点也加大了政策力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ETF基金加速发行,会前就新发行了10只中证A500ETF。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重点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全面落实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还有,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下大力气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

银行是我国间接融资的主力军。但是,为了推动科创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宣布,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尤其是科创投资的发展之路,并加大改革力度。前期,大型商业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在上海开展股权投资试点,会上明确,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试点范围由原来的上海扩大至北京等18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中型城市;放宽限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将表内投资占比由原来的4%提高到10%,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占比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优化考核。指导相关机构落实尽职免责的要求,建立健全长周期、差异化的绩效考核。而这些参与试点的银行,大都是上市公司,对银行股也是极大的利好。

这些举措,都是顺势而为的改革创举。

924日当天,发布会在资本市场开盘后举行,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支持不言而喻。投资者显然读懂了监管层的用意,上证综指因此大幅拉升,当天上涨了4%

此后的9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进一步释放了改革开放的走向,上证综指顺势继续上行,重回3000点,市场做多情绪被点燃。

经济有起伏,资本市场有起伏,但是,越在困难的时候越加改革开放,这是上海金融业乃至整个上海的共同特点。

不止于9月,过去一年间,上海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步伐蹄疾步稳,涵盖多个领域,服务指向均为高质量发展。

上交所正深入推进科创板市场建设,为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推动科创板八条以及并购六条等创新改革举措及典型案例落地,在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优化发行承销机制、加快指数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以助力科创的健康发展。

期货服务实体企业也有新进展。20249月,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本文简称《意见》),这是史上第一次发布促进期货发展的意见,上世纪90年代,两次发布有关期货市场的文件,都是以整顿为主,而这一次的主旨却是促进发展!对期货的定位也有了新的高度——有力促进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助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预期稳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

期货的价值正在进一步被印证。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航线运价起伏不定,航运及货代企业亏损加剧。为了让更多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航运价格的不确定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期所所属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一年多来,诸多企业因此受益,他们利用期货端收益,弥补了现货端损失。期货功能正在发挥。2024年,上期所还成功上市铅、镍、锡和氧化铝等期权产品,为有色金属产业配齐避险工具。

在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下,稳妥有序推动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要求,这是《意见》的要求。目前,已有6家商业银行获准试点参与国债期货,部分试点银行在探索运用国债期货管理国债承销、做市、自营交易等环节的利率风险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更多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提供了有益借鉴。

强大的金融机构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要义。证券业的并购陆续在上海开展。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的首个并购案例。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并购也进入实操阶段,这一并购案例的落地,将为上海诞生一个巨大的证券机构……

金融业务的改革创新也在不断推进。保险业的创新与改革也在推进。上海地区首个保险行业重大灾害保障及应急处置预案和车险、非车险常见标的、农险大灾理赔指引正式发布。《预案》第一次系统编制了上海保险行业应对重大灾害的行动指南,为全行业规范开展灾害保障、应急处置奠定了基础,也填补了上海市保险行业重大灾害保障及应急处置的空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的早期资本。20242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实施,打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向标,驱动更多资本成为耐心资本,上海推出了32条务实创新举措。上海,力争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全链路的资本支持。

在改革的同时,开放也在加速。

2024118日,国际投资者汇聚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拉开大幕。上交所坚定不移推进市场、产品双向开放,积极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的讲话透露出诸多信息,持续优化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沪港通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扩大沪港通ETF范围,优化沪港通ETF纳入标准,进一步提升沪港通ETF产品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同时,要进一步丰富跨境产品。积极推动跨境指数化投资,2024年推出了境内首批投资沙特市场的跨境ETF产品。目前,沪市挂牌的跨境ETF数量共75只、总规模超2500亿元,跟踪标的基本实现了对全球主要市场宽基指数的全覆盖。

提升国际投资者服务能级,也是一大亮点。为吸引更多境外中长期资金入市,今年以来,上交所举办了多场国际投资者路演和推介活动,上交所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沪市交易占比升至14.4%

滴水湖金融湾已累计注册落地企业1400余家,汇聚世界500强下属企业140余家、中国500强下属企业170余家,未来新兴金融中心已初具雏形。扩大新兴金融的发展,临港新片区也有新的开放举措。126日至7日举行的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年度大会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资产管理大模型应用实践与指南》发布,并正式启动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集聚区海外机构联盟。其目标,正是要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提供权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范例。

上海也在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首批转型金融贷款已落地;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等先后在沪发行……

类似这样的开放举措还有许多,而未来,依然可以期待。

以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仍大有可为。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进入到3.0阶段,正努力适应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未来,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上海还会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和监管水平,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人才,还会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健全金融市场功能,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最终提高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

20241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扩大高水平开放,其中,稳楼市稳股市的方向明确。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举措将不断推出。

可以预见,改革开放,过去是,将来仍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亮点和看点。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