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重磅文件!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上海如何锚定堵点痛点发力?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5-02-11       

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在大国科技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国家创新体系步入加速成长的新阶段,当前的科技金融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上海是全国科技金融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近年来,上海加快了改革试点的步伐,锚定我国科技金融存在的堵点痛点发力,为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积累上海经验,提供上海方案。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堵点痛点

科技金融是为了给创新过程链提供配套的资金链而服务的。从人类历史上几次比较重要的工业革命来看,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往往得益于金融领域的创新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科技博弈进入战略性相持阶段,新形势下现有的科技金融体系在支持创新方面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从微观层面来看,科技金融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我国科技金融模式是由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商业银行科技信贷主导的,这种模式导致了科技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观念导致政府资金实际上还是主要投向风险相对较低的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中介稳健运行的理念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与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相悖。

此外,科技金融各参与方的专业能力和视角难以统一。政府具有显著的产业谋划优势,在扶持关键产业上总揽大局;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上具有专业优势;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由于不同主体的能力和视角存在差异,导致资金链与创新链耦合之间存在摩擦,降低了科技金融的效率。

第二,从中观层面来看,科技金融未能很好地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但是目前来看规模还相对有限。我国未来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特别是缺乏高成长性的行业企业,这导致政府主导下的引导基金和大型科技信贷投无可投、贷无可贷。科技金融缺乏需求端发力点的情况日益严重。

第三,从宏观层面来看,科技金融未得到配套制度和政策的支持。

科技金融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科技体制与金融体制。从科技体制来看,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成果认定不够科学。从金融体制来看,科技金融顶层设计之间的沟通存在堵点,科技金融协同发力、系统谋划的能力较弱。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和经验探索

近年来,上海逐步形成了科技企业、政府与中介机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科技金融生态。

科技信贷方面。2023年上海科技信贷余额突破万亿,达到10486.31亿元,同比增长52.14%。同时,科技信贷体系逐渐建立,“3+X”科技信贷系列产品均呈现快速发展。特别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大幅进步,质押笔数和质押金额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60%87%

风险投资方面。上海风险投资市场蓬勃发展,整体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投资金额首次超过北京。这些资金支持了硬科技发展,坚持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布局。

资本市场方面。上海培育上市企业成果显著,推动市内企业上市数量全国领先,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作用凸显。同时,新三板、新四板蓬勃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层出不穷,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十足。

科技保险方面。上海积极利用保费补贴政策分担创新风险,享受补贴产品类型日益丰富。科技保险覆盖范围持续增大,涵盖生物医药、船舶制造、人工智能等多个高风险高创新的行业。

同时,上海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加快改革试点的步伐,锚定科技金融体系现存的堵点痛点持续发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和可借鉴可扩散的经验。

一是探索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的股权投资试点。202110月,工银投资联合九智资本、中欧盛世在上海设立了AIC纯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工融科创私募基金。紧随其后,农行AIC设立了穗禾智融绿科上海私募基金。

AIC的股权投资试点能够很好地缓解科技金融供给与需求的摩擦。一方面,AIC股权投资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实现了银政企三方共赢。另一方面,AIC股权投资能够整合不同参与主体的能力,利用商业银行广泛的全产业信息优势支持真科技、硬科技企业。

二是优化国有创投资本,更好引导资金投向未来产业。2024416日,上海国投公司和上海科创投集团进行了联合重组,这标志着上海国资创投资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创投资本的资源配置和资本运作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

合并之后,国投公司的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与科创投集团的战略性投资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政府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赋能未来产业的发展,提升国有资本的科创引领力。

三是强化制度设计,为科技金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海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强市,旨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颁布一系列改革试点政策,充分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

上海的改革试点旨在为科技金融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出发,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引导科技公司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创新活动。

科技金融上海经验的启示

(一) 政府引导市场,形成科技金融发展合力。

首先,强化政府引导。政府自身应当更多承担投早投小的责任,转换思维,明确自身具有引导社会资本的巨大潜力。同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技金融投资的免责机制,消除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其次,探索银行支持科技企业新模式。要持续扩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投资子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以更好地发挥国有银行作为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重身份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支持科创企业的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要吸引社会化资本深度参与支持科技企业。要持续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各板块的功能定位,满足不同阶段的科技公司的上市需求。同时,增强市场对科技企业的容忍度,以进一步疏通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

(二)把握产业布局,引导科技金融投向未来产业。

政府要有前瞻性部署,把握产业布局,壮大未来产业市场主体,优化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资金供给结构。以国有企业为突破口,发挥国有企业的压舱石作用,实施国企、央企的未来产业战略性计划。

(三)强化顶层设计,为科技金融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加快完善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惩治力度。另一方面,健全科技金融监管制度,从灵活性和有效性两方面考虑,兼顾科技金融的风险与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中央科技办和中央金融办的对接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联动。

科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