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好声音”落幕 上海金融再闯新路

信息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发布时间:2024-06-22       

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落下帷幕,盛会虽散,余韵悠长。今年的“陆家嘴声音”释放了哪些信号?金融如何扮演“经济的核心”角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在何方? 

“新征程上,上海将持续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论坛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的演讲掷地有声。科创板、开放、“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与会代表热议的一个个高频词,也指引上海金融迈向新的高度。

1.jpg

619日,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2024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为国家试制度:注册制从科创板起步

2018年,黄浦江畔,“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宣告,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全新板块。五年多来,这片“试验田”孕育科创“繁花”。数据显示,到5月末,科创板共有上市572家公司,总市值达5.2万亿元,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

站在五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科创板“成绩单”,这片“试验田”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聚集地,与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展领域高度契合。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介绍,科创板的设立促进了关键领域产业链的形成和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行业公司在科创板公司中数量占比达80%,并在众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科创板助力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走向“系统提升”。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下一步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最大动力,也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那么资本市场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题,这是多元化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承载能力之一。”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认为。

2024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自由贸易账户、期货对外开放、首创首单……除了科创板,上海金融从“试验田”到“样板间”的清单还在拉长。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论坛期间,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立协作工作机制,强化协作合力、定期沟通会商、加强信息共享,协调解决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将积极支持在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推动股票和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作用,促进“上海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展业,鼓励本土机构用好上海发展优势,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为开放探新路:迈向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正式启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海设立区域中心,相信上海中心将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增强亚太区域国家间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和协调,推动维护全球和区域金融稳定。

2.jpg

6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正式启动。这是在上海拍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成立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开放,是近年来金融发展的底色,金融对外开放成绩斐然,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从“股票通”到“债券通”、再到“跨境理财通”和“互换通”,我国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路径。

“目前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进行债券交易占比超过60%,‘互换通’上线一年多,成交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开放带来的市场活力巨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介绍,近期境外投资者已连续16个月净买入国内债券,债券持有规模超过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中美利差倒挂背景下,境外资金持续流入银行间市场,彰显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霍颖励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一直以渐进式、管道式为主,在当前新发展阶段,以往由金融资源和要素流动驱动的开放有必要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也认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必然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在规则、制度、管理、标准等方面,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尽快接轨。

在刘金看来,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到中国展业兴业;另一方面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载体,推进上海在制度型开放上先行先试;同时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

“上期所正在谋划深层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则体系,交易量早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价格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上期所将研发推出更多新品种,引进海外投资者,同时加快交割服务“走出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6年前,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上海落地启航,如今,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这里同台参与交易,其所确定的“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对外开放基本框架在20号胶、保税铜等多个国际化品种上推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说,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也希望上海的探索能够为全局积累更多经验。” 

补短板锻长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五篇大文章,也正是当前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抓手”。

凯盛融英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如杰认为,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金融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以强大的金融有力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金融及时有效的支持,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需求,支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质的飞跃。

同时,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但巨大的资金需求仍需金融系统大力参与,更需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和工具。

“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目前还存在不平衡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说,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还不足,还需要形成更好的绿色金融资源配置。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则表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是整个金融发展的基础底座。如何正确利用技术,技术应用如何在金融更广泛的领域全面展开,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张为忠看来,数字金融就是用数字技术让金融模式、金融业态、金融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进而使服务在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业态、态势、变化将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加持下加速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有35万亿元之多,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金融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前银行业在养老金融方面已经破题,与实际服务需求相比,在进一步丰富金融供给,提升服务效能方面,还面临不少难点和堵点。”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一是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见效相对慢一些,养老产业普惠性经营主体面临着如何盈利、如何取得担保的难题;二是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大量县域人口迁移,转化为新市民,但是与之配套的养老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供给相对薄弱;三是银发经济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家合力打造完善服务生态,将难点变成亮点。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十年也是新经济迅速成长的十年。”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宜建表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企业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是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 

但普惠金融本是金融服务在市场机制下难以提供的相关重要服务,如何持续发力普惠金融?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认为还需“四个加强”:加强数据赋能,提高融资可得性;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融资便捷性;加强产品供给,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服务。

开辟新愿景,注入新动力。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走到今天的上海金融站上新的起点。

陆家嘴论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