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金融三个关键词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06       

最近,上海先后召开了两场长三角金融领域的会议。一场是首次召开的金融监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场是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长三角区域银行业协会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细观这两个会议的关键词,可以发现“一体化”“高质量”和“绿色”贯穿其中。

这些关键词,其实是近年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身处这一区域中的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始终在以“一盘棋”的思想,谋划推动“一体化”的发展。

◆一体化◆

着眼于基础建设,金融领域持续推进机制“一体化”;着眼于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助力实现数据“一体化”;着眼于政策赋能,金融机构积极打造服务“一体化”

“长三角金融服务包邮区”,是上海银行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既然快递可以包邮流转,那么金融这样的经济血脉在长三角更应该畅通无阻。

着眼于基础建设,金融领域持续推进机制“一体化”。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通过成立专业推进职能部门,由总行牵头部署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如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均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总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行均设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或支行。

区域内监管一致性的问题,也是影响血脉畅通的关键。在金融监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波五地监管局共同签署《金融监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明确建立金融监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在加强长三角金融监管协同、推进长三角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长三角金融信息共享、强化党建交流合作和监管人才培养等金融监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大力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着眼于信息不对称,监管部门助力实现数据“一体化”。人民银行打造的长三角征信链平台,至今已经帮助众多长三角中小微企业拿到贷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很多时候是因为缺少数据支撑,银行通过现有数据无法形成完整的企业肖像。长三角征信链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长三角各省市在征信领域的互联互通,大大缓解了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通过长三角征信链平台,获取企业的财务报表、过往的融资信息、抵押与查封信息、涉诉信息以及非信贷公共信息,用于办理业务的关键授信环节,既解决了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显著提升了涉及跨地域征信的企业信贷业务的便利程度。近几年,上链信息资源不断丰富,银行客户经理查询企业信息更加得心应手,开展业务底气更足。该行通过长三角征信链平台的月查询量,从接入平台初期的200多笔增长到如今的700笔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月均成功查询量同比提升40%。其中,通过长三角征信链平台放款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

着眼于政策赋能,金融机构积极打造服务“一体化”。以上海颇受欢迎的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自贸区专属的政策为例,为了让更多长三角区域的客户能够享受到自贸金融领域的政策红利,浦发银行以上海自贸区金融便利化政策为核心,构建起全行自贸联动平台,积极开展长三角地区自贸业务联动。

在联动过程中,浦发银行强化长三角分行间的渠道对接,建立长三角分行定期联动沟通机制,定期沟通企业的跨境业务需求,充分体现资源和政策共享效应,举办银企对接活动进行自贸创新产品的宣讲推广,提升服务力度。截至目前,宁波、苏州、南京、杭州等多地分行均有企业引入自贸联动平台,并成功落地多项业务。

◆高质量◆

紧扣“高质量”,金融机构积极设计产品引入资金;紧扣“高质量”,基础设施更新服务引入活水;紧扣“高质量”,国资国企集中力量引入资源

截至目前,长三角区域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过270家,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在这背后,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金融服务的不断助力。

紧扣“高质量”,金融机构积极设计产品引入资金。日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编制的中证建行科技创新领先(长三角)指数,基于建行科创评价指标体系,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中选取50只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长三角地区科创主题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这样的指数,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的要素配置功能,将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向优质科技上市企业集聚,支持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紧扣“高质量”,基础设施更新服务引入活水。经过5年多发展,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起设立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朋友圈”持续扩大。目前已有35个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成为基地联盟城市,并设立了19个基地分中心。基地还集聚了股权投资机构、证券机构、金融机构等153家,初步形成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上新”。在产业链并购和跨界并购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重要手段的背景下,基地联合创投机构和金融机构,积极帮助上市公司寻找上下游合适标的,支持上市公司、链主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加快成长、做大做强。

紧扣“高质量”,国资国企集中力量引入资源。上海国际集团通过旗下平台国方创新,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先后发起设立了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长三角一期基金)、长三角协同引领产业基金(长三角二期基金),并构建起长三角科技产业基金系列集群,总规模170亿元。

基金为长三角地区积极招引发展增量,全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功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长三角基金领投了国内领先AI算力芯片厂商燧原科技,联合领投规模6.3亿元,带动本轮融资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在生物医药领域,长三角基金布局了国内为数不多已实现研发—规模化生产—商业化闭环的合成生物学企业量维生物,并推动其来到长三角生根,在上海浦东落地子公司及新建研发中心;在集成电路领域,长三角基金投资了启航创鑫基金项目,进一步深化与中国最大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生产厂商长鑫存储的合作关系,助力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固链”……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基金还创新性地开辟了兼具产业深度与市场广度的投资模式,即以长三角基金为基石发起方,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设立华虹虹芯基金等长三角产业链直投基金,加速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绿 色◆

长三角金融机构正在围绕“绿色”频频发力,促进长三角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二字,是金融必须深耕的主题。

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长三角金融机构正在围绕“绿色”频频发力,促进长三角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

在长三角区域银行业协会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最新发布的《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显示,目前长三角地区已陆续出台地方绿色金融标准、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支持目录等配套政策,丰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实践。

在长三角区域,93%的银行已制定绿色金融战略规划,82%设有专门的绿色金融委员会或部门,85%制定监督检查及奖惩机制,确保绿色金融发展质量;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94%的银行已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绿色普惠金融和绿色科技金融业务也分别有85%64%的银行参与,还有20%10%的银行分别开始探索绿色债券和碳金融业务,气候投融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金融业务也已实现“零的突破”。

其中,上海银行业更是起到了引领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融资余额合计15666.15亿元,较年初增长9.58%。具体来看,绿色信贷余额15191.96亿元,较年初增长10.04%;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78.41亿元,较年初增长9.15%

同时,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绿色金融监管政策口径不一致、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障碍和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

但挑战也是机会,着眼未来,长三角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并购融资、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方面显然大有可为,这一片热土也必将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的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