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上海将进一步互联互通、对标对表、增量提质,再保险“国际板”各项工作不断提挡加速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05       

■截至20243月末,上海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万亿元,增长速度更加显著,同比分别增长36%33%19%,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6月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将从金融管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一是进一步“互联互通”,筹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再保险中心能级,创新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对标对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自贸区离岸债券发展等方面参与地方立法,研究推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稳妥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提升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能力。

三是进一步“增量提质”,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提升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沪业务范围,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和国际组织来沪展业。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介绍,今年以来上海金融运行保持平稳。信贷总量平稳增长,4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8.2%,较3月回升0.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稳中有降,4月份上海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同比下降37个基点,是全国最低地区之一;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持续增强,4月末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9%16.8%22.6%17.4%,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3月末,上海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万亿元,增长速度更加显著,同比分别增长36%33%19%,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再保险“国际板”各项工作不断提挡加速。登记、交易、保费统计、差异化监管等首批4项业务规则已正式发布,入场交易的再保险业务、交易席位、信息等第二批4项业务规则已完成制定。已完成首批机构批设,还将有第二批专业机构入驻。正式上线具备交易确认、合同存证、账单确认、账务清算等功能的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并指导完成首张国际再保险分入合约。

金融业开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