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建设,上海肩负光荣使命

信息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05-29       

1949525日,上海解放前夕。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顶上,突然悬挂出两幅长达30米的巨幅标语:一幅是“庆祝大上海解放”,另一幅是“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此珍贵的画面似乎是向世人诉说,这座城市的新生已经与金融业紧密相连。

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金融作为核心功能之一融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之中,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646亿元,各类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金融强国需要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建成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正是上海的历史使命。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同时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已迈入全新阶段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持续提升能级,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枢纽,谱写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新篇章。

打赢“银元之战”,稳定新中国经济形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金融是党领导的重要斗争领域之一。从组建第一个金银业党支部并领导开展早期工人运动,到成立金融工作委员会广泛建立统一战线,再到调整党组织建立崭新金融秩序,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金融业从少数人把持、为少数人服务的行业,变成为人民所掌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行业,实现金融业发展方向的深刻转变,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现代金融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1949527日,上海解放。面对秩序混乱的金融市场,如何处置国民党统治时期旧的金融机构,是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在上海金融业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和积极分子紧密配合市军管会,协助进行金融接管,建立起崭新的人民金融秩序,这是解放上海、接管上海整个伟大战斗中的一大胜利。

上海解放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上海市军管会”)宣布成立,内设的财经接管委员会专门设立金融处,负责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银行的接管工作。金融处负责人均由熟悉上海金融业情况的工作人员担任。

根据党中央的政策,上海被列入接管的银行共有18家,保险公司19家,造币厂和印钞厂6家,此外有5家官商合办银行和票据交换所也被接管。1949530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华东区行和上海分行,成立当天就开始收兑金圆券工作;62日起,开始照常办理票据交换;12日,开始办理存款、放款;21日,开始与津浦线、沪杭线、长江沿线沿岸主要城市通汇。

作为中国最大城市和全国金融中心,刚解放时的上海经济和金融状况十分恶劣。由于国民党政府货币体系崩溃,货币贬值,不法商贩和投机分子利用囤积的银元、黄金和外币扰乱市场和金融秩序,试图与人民币争夺流通市场,严重损害人民币的威信,造成物价飞涨,老百姓陷入恐慌。

为稳定市场,控制物价,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党中央决定首先在上海打一场“银元之战”,以强硬手段打击不法投机行为。

19496月上旬,“银元之战”打响。上海市军管会发布命令禁止外币、金银币的流通,同时取缔黑市,打击各类投机活动。610日上午,军管会包围并查封了当时作为银元投机中心的上海证券大楼,并逮捕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沉重打击了银元投机浪潮。与此同时,政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监督,打击地下钱庄。在各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银元价格暴跌,人民币迅速占领市场,党和人民政府在“银元之战”中获得胜利。

“银元之战”后,投机势力又开始将目标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妄图用“两白一黑”(“两白”指大米和棉花,“一黑”指煤炭)击败新生的人民政权。为进一步稳定物价、遏制通货膨胀,党中央决定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一场“米棉之战”。

经济战线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取得胜利之后,新中国的经济形势趋于平稳,物价回落,市场秩序得到维护,也宣告我党领导人民取得从军事到经济的全面胜利,为随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乘着改革开放东风,上海金融业突飞猛进

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区域性规划,而是一项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为上海金融业发展打开了全新的机遇之门。

1992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由此,“一龙头、三中心”发展战略成型。上海金融业从此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突飞猛进。

国家选择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主要考虑的是,1992年以来的10年,上海在优势的发挥和条件的创造方面又有了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10年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实现了“三、二、一”产业比重顺序的优化:199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63322000年,结构比例已调整为1.84850.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发展最为迅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0年已升至1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日益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金融领域的众多改革探索放在上海,这片试验田也始终承担起“先行者”“排头兵”的重任。198411月,上海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规范化股票,199012月,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业;1994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落成营业,上海成为人民币汇率诞生地;1996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上海建立。至此,金融中心城市所必须拥有的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已建立起来,这些“中国第一”大大加快了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

统计显示,从1995年至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额增加6.3倍,保费收入增加6倍多,外汇交易额增加14.5%,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保险和外汇交易市场。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在上海基本建成。

与此同时,中央也一直把上海作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窗口”,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率先试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不断开放,不仅集聚国内金融机构,而且引进大批外资金融机构。上海是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数据显示,在沪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从1990年的4家、1995年的38家增加到20006月的54家,当时,它们的资产总额占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9.26%,显示出上海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优势地位。到21世纪初,上海外资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总资产占全国的比重都已超过半壁江山。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开始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进入实质性启动的新时期。上海在金融基础设施、交易规模、机构数量、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城市。

质的飞跃,从全国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

熟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人一定会对2009”这个年份印象深刻。这一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对具体任务作出完整部署。由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宏大的时空坐标中画出了一条持续上扬的曲线。

在金融中心建设中,这座城市始终坚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资本市场为例,全国各地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借助证券市场筹集资金,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设在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及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作为全国性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也同样发挥出上海金融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龙头作用。

从全国金融中心到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质的飞跃。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都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高度密集的服务业,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能产生强有力的辐射和影响。在2020年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首次晋级为全球第四位,与排名第二、第三位的伦敦、东京的差距仅有2分和1分。而当年的数据同样印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色:集聚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年成交总额突破1900万亿元,直接融资额超过12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85%以上,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备的城市之一。

从定价能力的维度看,“上海价格”持续扩容,“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银”“上海铜”等以人民币计价的基准价格相继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基准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为国内外市场观察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指标,上海关键收益率(SKY)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定价基准……业内专家这样评价:衡量一个地区金融业的发达程度,要看外资金融机构、外企总部等的数量,也要观察其作为金融中心在整个市场中的影响力与认可度,而上海取得的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从全球视角出发,上海、纽约、伦敦处在3个不同时区。到2020年,上海已初步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围绕三项任务,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提升能级

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扎实推进,当前又迈向全面提升能级的新阶段。

2021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重磅落地;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央、地方的政策合力赋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使命、新要求。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金融强国建设的主战场。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还特别提到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强大的金融功能,要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更强大合力。关于强大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强大的金融功能,他提出,要发挥三个作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示范作用;有效配置国内国际金融资源,在高水平金融开放中的带动作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弘扬先进金融文化,在促进金融安全稳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市委金融办、市金融工作党委负责人透露,未来,上海将持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不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增强现有金融要素市场功能,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集聚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工具,加快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同时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营造优良的金融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法治、信用、人才等环境建设。

肩负党中央寄予的殷切期望和光荣使命,上海“五个中心”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在提质升级上,将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新征程上展现新的作为,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金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