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能级,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1771家

信息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24-05-24       

2023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5%,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万亿元;各类持牌金融机构逾1770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金融从业人员达50万人……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目前,上海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正迈向全面提升能级阶段。

记者从上海市委金融办了解到,2023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8646.86亿元,同比增长5.2%;今年一季度2096.7亿元,同比增长5.1%

中外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

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日益完善,集聚各类全国性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2023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337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一季度866.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推出了原油期货等一系列重要金融产品工具,“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

中外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1771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持牌资管机构近200家,资管规模占全国比重近30%。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不断深化,自由贸易账户适用范围已实现银证保三类机构全覆盖。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建设正式启动。“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运行平稳。

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不断巩固,2023年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0万亿元,在全国结算总量中比重超过43%。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成立金融法院。强监管防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50万人。

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不仅要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也需要构建更加完备的科技金融体系。

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上海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股权投资引导支持作用有效发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浦东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等先后落户上海。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深入推进。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上市企业566家,其中上海89家,排名全国第二;首发募集资金、总市值排名全国第一。打造“浦江之光”行动升级版,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上海“专精特新”专板开板运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等稳步推进。

科技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推出“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再贷款、再贴现专项产品。高企贷、专精特新贷、人才贷、研发贷等科技专属信贷产品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余额和户数较年初增长均超50%

科技保险创新发展。2023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保单数量超过40万件,提供风险保障3.1万亿元。集成电路共保体、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等试点持续推进。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全国首个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

同时,上海加大对长三角一体化的金融支持。促进长三角资金畅通流动,推动银行以协同授信方式向长三角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上交所在长三角地区设立36家资本市场服务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发展

基地。截至2023年末,271家长三角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比近50%。支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三角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建设期现一体化长三角油气交易市场。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项目启动运行。

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普惠金融关系着民生福祉,在服务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方面,上海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普惠金融整体实现“量增价降”。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累计投放无缝续贷、纾困融资金额均突破万亿元。上海普惠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也是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

推出上海普惠金融顾问制度,以“线下+线上”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规划等服务。推进公共数据赋能,支持金融机构对企业“精准画像”。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上海连续3年融资环境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发展

在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方面,上海持续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科技产业集聚,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和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沪集聚,上海已成为国内最主要的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集聚地。落地多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特色场景。

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稳步推进。成功举办外滩大会、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等,发布《上海金融科技白皮书》、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推广上海金融科技优秀实践应用。

此外,上海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启动上线交易。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沪设立。在沪金融机构陆续组建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专业部门或专营团队,截至2023年末,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

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首只“碳中和”债券指数等在沪发行。出台《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落地首批“转型金融贷款”。正式上线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下一步,上海将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金融方面,持续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优科创投资生态,落实好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32条”;升级“浦江之光”行动,发展S基金;用好科创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做精科技信贷、保险产品。

绿色金融方面,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落地更多转型金融实践案例,持续优化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功能。

普惠金融方面,健全“无缝续贷”、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等长效机制;推出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进一步放大市融资担保基金撬动效应。

养老金融方面,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健康、养老产业及银发经济的布局。

数字金融方面,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人民币落地更多试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