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上海金融官微 发布时间:2023-12-28 [打印本页] [纠错]
金融两个字,指的是资金融通。人们一直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其实也就是说,资金可以像血液一样流通到各个地方,从而帮助企业成长,助力经济发展。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其实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座金融枢纽,资金在这里可以联通到全球各个地方。
对外,联通世界,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如果我们打开一张世界地图,在上面绘制出中国和全球各地的贸易往来路线,那么一张巨大的网络就会呈现在眼前。随着这张网络,金融要素从上海出发,在各地之间川流不息。
今年借着采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会,我去到了越南。在那里看到上海券商的logo,感觉无比亲切。扎根在越南的中国企业,看到来自上海的金融机构,也是同样的感受。有企业主说:“终于等到咱们自己的金融机构来了,可以放开手脚干事业了。”的确,随着我们去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体企业越来越多,上海金融机构也正在加快步伐,跟着企业一起走出去打辅助,帮助中国企业更容易地获得资金,从而更好地在当地发展,也带动起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量辐射到更广大的地区。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珍贵的机会。
如果你把目光放到地图上的上海东面,会看到一个地方的网络特别密集,那就是洋山港。站在洋山港的码头,看到不计其数的货轮进进出出,那些集装箱上上下下,有一些你看不见的金融元素,也在跟着一起流动。我之前采访的一位期货行业人士就不无感慨:“这里进进出出的大宗商品,很多都与‘上海价格’紧密相连。‘上海价格’为国内外的投资者开辟了新的一个投资通道。也同时为上海作为全球的资源配置,开辟了一个新的可能。”不断丰富壮大的“上海价格”,不仅涉及大宗商品,还涵盖了股指、外汇、利率等,“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今年上海最新推出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更是与全世界金融衍生品,站上了同一起跑线。
当然,如果这张地图有一个开关,可以打开人民币流动的路径显示,那么一条从上海出发通往世界各地的人民币高速公路,就会跃然纸上。设立在上海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国际支付体系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截至2023年10月末,CIPS共有1481家参与者。直接参与者119家,包括111家银行、8家境内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接参与者分布在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59家间接参与者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不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从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看,CIPS系统业务实际可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0家法人银行机构。每天,无数的资本要素通过这张网来来往往。这一上海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成为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生动写照。
今年5月15日正式上线的“互换通”打通了香港与内地金融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熊猫债由2012年末的40亿元增加到目前约7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持续不断深化……无数条资金融通的渠道,从上海出发,或通向上海。对于上海而言,全球资源配置,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网络,来一步步推进,一点点实现。
对内,联通全国,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我们继续把地图放大,可以看到,一张崭新的金融网络,也正在长三角加速分布开来。在长三角这片热土背后,各行各业的产业链数不胜数。围绕这些产业链上的大小企业,上海金融机构正在大展拳脚。比如上海成立的长三角基金一期和二期,就在逐步推动沪苏浙皖加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持续把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为目标,长三角基金二期特意注册在浦东,就是想发挥浦东引领区的作用,带动和提升长三角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据悉,未来长三角基金将以“点线面”投资策略,加大马力布局子基金和直投项目,助力一批长三角科技型龙头企业成为新的世界500强,在这片热土建成更多的全球产业链核心节点,真正打响面向全球市场的“长三角”品牌。
银行业也在长三角加速打破壁垒。今年在沪、苏、浙、皖、甬五地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江苏省银行业协会、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宁波市银行业协会5家银行业自律组织联合成立了长三角区域银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并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区域银行业协会支持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旨在各方合力,在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消费者保护、廉洁金融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有所作为,建立起一套长三角特色标准体系与服务理念,打造长三角金融金字招牌。遵循依法合规、适度审慎原则,在结算同城化、协同授信等领域加强探索与实践,使金融要素在长三角区域流通更为便利,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