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中的上海金融|站在金融开放的窗口 感受扑面而来的“中国行”

信息来源: 上海金融官微       发布时间:2023-12-22        [打印本页] [纠错]

  时间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好像是一瞬间的事,就已来到了年末。

  以一个记者的微观回顾,来回眸一年以来的上海金融,或许可以说是滴水见日。

  站在年尾看,这一年的报道体验是丰富且多重的。在稳增长、提信心的主基调下,今年迎来了政策大年,金融市场波动也牵动人心。作为一个新闻记录者,今年比之往年更加“马不停蹄”。

  在我的观察和写稿叙事里,一大深切感受是,过去一年上海金融蕴藏活力、机遇涌动:这里不仅是金融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外资“中国行”热潮的重要目的地,尤其是,政策信号强劲而密集的当下,上海金融服务实体更是率先开展了多项创新探索。

  ——开放前沿 中外对话的重要窗口

  年初至今,陆家嘴论坛、第二届外滩大会、进口博览会等重磅论坛一个接一个、热闹非凡,较之往年,令外界对金融一下子有了更具象的感受。

  盛大且荟萃。作为报道者与记录者,一线参与一系列重磅论坛,开放的信号扑面而来、令人振奋。

  清晰记得今年5月末的一个晚上,黄浦江畔陆家嘴,“摩根大通 J.P.Morgan” 几个字符环绕闪耀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顶端,在一派繁华盛景中引人驻足,热闹非凡。

  当天,2023年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开幕。这是新冠疫情后,美国最大金融机构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全球性峰会。峰会汇聚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600名参会者,涵盖了中国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以及市值总额达4.5万亿美元的企业。

  机遇在涌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说。

  开放之窗中,这是凝聚的缩影。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的过程中,以陆家嘴论坛为代表的重要对话平台、以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为典型的投资者交流盛会,汇聚中外,传递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合作强音,在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遇涌动 全球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沪觅商机

  外资“中国行”热潮,贯穿全年,频频刷屏。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半年时点,这位颇有镁光灯效应的人物来到中国、来到上海,激发了社交媒体满满的关注度:“24小时内会见了三位部长” “凌晨现身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位科技巨头的来访,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更多关注。

  来自消费、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外资高管们更是纷至沓来。3月以来,包括马斯克在内,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以及宝马、博世、梅赛德斯-奔驰、辉瑞、施耐德电气、西门子等等跨国企业负责人,在中国开启了多轮拜访、会见、洽谈,感受中国市场的勃勃生机。上海是很多人的重要目的地。

  “我去了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四个城市,很高兴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澎湃动能。”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Noel Quinn)此前分享了他的中国行感受:“我在这里感受到最强烈的信息是开放、持续的经济改革,还有共同合作、共同解决当今全球面临的经济挑战,更好地合作以寻求未来机遇。”

  这一年,我也有幸与多家外资机构掌门人、国际业务条线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直观听取了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新关注、新看法。比如,新交所首席执行官罗文才在谈“互联互通”时表示,新加坡和中国的金融合作将持续深化,扩展与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合作是不变的大方向;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亚太区总裁博莱曼当前重点关注着中企全球能力建设加速、企业“出海”涌现新亮点等。

  一系列密集“中国行”背后,外资机构正积极布局上海,将其作为全球战略版图的重要部分,并稳步推进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和发展。

  数据见证。作为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在金融开放方面先试先行。2011年,上海开启全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之先河,截至2023年11月末,试点企业已达90家。此外,上海自2013年率先启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以来,吸引了大量国际资管巨头落户,至11月末QDLP试点企业已有63家。上海更是全国唯一落地以外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为主体发行的QDLP产品的城市。

  ——积极探索 上海金融创新服务实体

  调研,调研,调研。

  今年对于很多新闻从业者来说,都是步履不停的一年。

  近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稳经济、提信心的背景下,今年的政策信号强劲而密集。系列政策,意在引改革之水、引信心之水、引创新之水,来开启经济强劲复苏的全新篇章。

  金融与政策不仅仅是条文、规章和数字,更多的是感知当下的市场温度。

  为此,一年以来,包括地方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就社会重点议题组织调研,大家走进企业、走进一线,真切感知着当下的金融脉搏与实体生态。今年我的调研经历,就涵盖自贸区改革等重要时点报道,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风貌、新风向调研等等。

  比如,大家都在说供应链金融,但金融力量如何在一条链上铺开?“愿景很美好,现实却骨感”“没有资金流,就没有交易闭环”——调研过程中,我从多位银行人士及企业人士处了解到,“链上”金融面临着小额高频、跨区域、个性化需求高的“骨感现实”,亟需金融机构在数字化应对、授信创新、技术赋能等关键点上破题。

  自贸区十周年也是不得不说的重头调研。今年9月末,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上海自贸区,迎来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十周年。

  自贸区金改“十年一剑”,为市场带来了巨变。“业务涌动,机会很多。”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郑思祯对上海自贸区深有感触。截至今年8月,星展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今年新增的客户账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国内外企业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信心十足。”郑思祯说。

  FT账户是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一个创新名片。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朱承备说:“利用自由贸易账户,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自主计算规模、权衡结构,企业融资规模从原来资本的一倍扩大到两倍,银行可以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大幅降低融资和汇兑成本,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经营。”

  十年间,银行保险机构在上海自贸区集聚发展。截至6月末,上海自贸区内银行业机构数量达588家,保险业机构数量达135家。辖内共有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核算体系,自由贸易账户资产总计1.06万亿元。

  ……

  有关于上海金融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更多体验还在笔下,在镜头里。

  时光河流变动不居,期待能以手中之笔,手中之键盘,时时刻刻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与上海金融市场继续积极呼应,讲好更多金融故事。

上海金融业,陆家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