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热议: 融合科技 金融会有更多可能

信息来源:新华社 第一财经 澎湃新闻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3-09-08        [打印本页] [纠错]

近年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助力金融机构解决安全问题上的痛点,包括金融监管、金融反欺诈、数据激增等。在2023年外滩大会上,境内外嘉宾围绕“金融与科技”纷纷各抒己见。

数字化:金融科技的核心要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只有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才能创造可持续的未来。第一要做到“顶天立地”;第二要筑牢“两个基础”。“顶天”是指持续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以及关键核心的技术难题,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性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立地”就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筑牢“两个基础”,一是“基础研究”,二是“人才基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解决好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各司其职、风险分摊”的合作边界是关键。要完善金融科技生态与夯实基础要素,首要是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的建设与完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激励相容机制安排,促使不同层次的金融科技参与主体合作共赢、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工具,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李安民:在金融科技生态完善、安全能力实践、底层安全生态塑造之下,最受关注的是数据。当前,AI+金融面临多维安全风险。要将AI安全能力产品化,使其更可控,同时,在大模型应用方面,针对隐私识别、违规内容、内容侵权、虚假信息、意识形态、提问行为等提升相应安全能力。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顾问、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现代金融科技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未来要实现AI和金融结合,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大模型出现后,人们突然意识到,大模型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实际上会成为很多工作中的合作者(co-partner)。未来,区块链、数字货币和金融三者结合,会带来更自主有效的金融科技,效率会大幅度提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当前大部分银行的数据都由开源软件来运行,存在较高的运营风险和治理成本。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数字安全防御体系,保障数字金融更好、更快、更稳健发展。包括制定金融数字安全建设目标,一是数字化安全服务,二是数字化安全运营,三是数字基建安全防护,以及相应的金融数字安全体系框架。

融合:助力金融创新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将带来两方面的机遇。第一,从技术层面来看,可能会有新技术突破,比如隐私计算方面。目前,隐私计算在金融风控、互联网营销场景有很多应用,对其他场景如医疗、能源、 供应链等也有不少应用需求。第二,未来的金融科技领域,数字人民币对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极大,类似移动支付对消费互联网的价值。数字人民币最大的特征是可编程,将来确保整个业务流和资金流能够跨链沟通,实现一方履约、一方自动交付。这将会带来产业上巨大的协同效应。

美国运通全球网络总裁穆罕默德·巴迪:金融服务创新需要因地制宜,比如中国得天独厚的大市场成为移动支付的全球起点。同时,支付行业也是个厚积薄发又迅速迭代的行业。消费者能看到的是用Alipay+在全球都可以一键买咖啡,看不到的是背后精密的机器学习、智能风控等一系列的技术能力。期待在这个重要的市场和行业伙伴展开更广阔的合作,创新更多产品服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金融中心高级顾问、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发展中心理事迈克尔·舍伦:物联网和产品本身的互联互通,可以提升信用,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绿色融资,并降低融资成本。非常希望技术能够推动再全球化,以一种更加绿色可持续包容普世的方式,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世界。

外滩大会,金融监管,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