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华社上海分社 发布时间:2019-01-23 [打印本页] [纠错]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上海金融开放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外资资管机构集中落沪、原油期货挂牌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日前,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8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1、中央对上海提出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一是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二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三是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上海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同时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冲刺指明了目标和路径。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正式发布
2018年底,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3、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首次位列第五
9月12日,由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编制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上海首次位列全球第五,超越东京,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
4、原油期货等一批金融产品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两年期国债期货、铜期权、纸浆期货等多项金融创新产品也接连上线,这是上海金融市场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原油期货上市是中国衍生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的重要步伐。原油期货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原油市场,仅次于纽约WTI原油市场和伦敦布伦特原油市场。
5、上海金融法院成立,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成立,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一小步,也是金融法治改革的一大步;是中国金融法院的先驱,也意味着我国进入法律专业化的新时代。
6、上海推出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最新项目
按照金融业对外开放六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上海市全年形成了三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2018年5月和6月,先后推出了两批23个项目上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其中12个项目已经落地,年底又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上报了第三批8个对外开放项目。
同时,越来越多外资资管机构通过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的形式落户上海。目前,已有41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选择上海自贸区作为注册和经营地,注册资本总额近5亿美元。
7、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正式组建
根据《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建,并加挂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牌子,不再保留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机构改革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成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承担的职能从以协调服务为主转向监管与协调服务并重。
8、上海金融业加强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11月中旬,上海国盛集团联合多家国企与海通证券共同组建的上海国盛海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基金规模目标100亿元,目前已落实50亿元。11月20日,由浦发银行创设的复星高科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已正式簿记建档,标志着上海首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成功落地。12月17日,在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支持下,15家金融机构为50个实体经济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总金额近1000亿元。
9、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首单落地上海
6月7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全国首单由太平洋人寿在上海签发。在沪开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有利于发展养老第三支柱,健全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保险行业不断创新,加快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0、上海积极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今年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各地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代表的涉众型投资受损类风险以及交易场所风险有所凸显。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适应特大型城市风险防范化解的有效途径,切实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目前上海地方债务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处于全国最低之列,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重大金融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