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5-11-28
时隔两年,上海金融法院近日再开“司法沙盒”——公开审理涉自贸离岸债违约处置测试案例,该案是《上海金融法院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规定》发布以来审理的第二例测试案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体系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金融市场案例测试,由上海金融法院首创,通过审理“不存在的案例”,对金融市场新兴业务或规则进行压力测试,并由法院公开宣告司法意见。“自贸离岸债”,便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
自贸区离岸债券市场,可形象地理解为一间“国际超市”,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债券发行与交易的市场。今年,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成功发行,标志着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市场建设从概念走向实质运作,此后上海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离岸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进一步明确运作规则。
测试案例主审法官认为,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成熟高效的法治环境,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法律规范、金融争议解决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的适配衔接,是保障和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金融法院根据中央结算上海分公司和交通银行、交银信托等市场主体申请,启动第二例金融市场测试案例。
该案由上海金融法院的4名法官及3名院外专家组成审理庭,院外专家既有来自香港高校的法学教授,又有内地精通国际金融体系和债券原理的金融学教授,为本案争议问题的精准判断提供了坚实保障。庭审之前,多位法律、金融界专家对该案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了第三方意见书。
在持续5小时的模拟庭审中,各方围绕法律条文和司法实务展开多轮辩论。主审法官表示,审理过程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使审理庭得以聚焦法律争议,更为细致地考虑和剖析测试案件中的疑难问题,下阶段将进行评议讨论,撰写司法意见书予以公布。
本案的审理对于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测试案例对现行自贸离岸债规则进行了系统性的法律风险压力测试。在制度型开放背景下,本案着力增强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规则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对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的制度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