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20周年回顾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5-08-08
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以下简称“上海总部”)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重要决策,是更好发挥上海作为全国性金融市场功能、积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20年来,在人民银行总行党委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上海总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狠抓贯彻落实,持续拓展全国性职能,不断加强属地性职能,始终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基本建成战略目标并迈向更高能级贡献了坚实的央行力量。
全力当好创新“领头羊”,支持上海始终走在金融改革最前列
2025年不仅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20周年,也是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搬迁到浦东陆家嘴30周年。1995年6月28日,在搬迁仪式上,浦东新区政府赠给上海市分行一只雪白的小山羊,寓意着在金融改革创新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此后,上海市分行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是1998年,人民银行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原有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行政区划的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两省一市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挂牌;二是2005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批准成立,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牌子继续保留;三是2023年,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设立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三十载光阴荏苒,机构名称几经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勇气,以及当好“领头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人民银行总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上海总部立足上海特点、紧扣时代脉搏,与市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探索实施了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特色性改革举措,不仅促进了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为全国金融改革贡献了上海经验和上海方案。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跨境贸易再融资、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等改革试点。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到29.8万亿元,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7%。这不仅是上海对标国际规则、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金融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标志。在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方面,创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并以此为依托在跨境融资、黄金国际板、离岸经贸业务、国际船舶管理等领域开展多项创新探索;发布四版“上海自贸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推出二十多项改革举措,助力上海自贸区发挥引领全国自贸区发展的“头雁”效应。在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方面,实施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先行先试改革,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迈向新高度。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牵头建立金融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下设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推进机制,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深化交流合作,持续完善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建设。
扎实履行全国性职能,着力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和国际金融合作
在上海总部揭牌仪式上,时任人民银行行长指出“成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中央银行总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上海总部在承担上海分行业务的基础上,由总行授权履行部分中央银行业务操作和管理职能,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中心”,即:总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台,金融市场运行监测的平台;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部分金融服务和研究开发业务的中心。原上海分行仅履行属地性职能,上海总部则既履行属地性职能也履行部分全国性职能,这是上海总部与原上海分行以及人民银行其他分支行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上海总部成立之初即承担了公开市场操作、金融市场监测、金融信息分析研究、金融产品研发和交易、区域金融合作等职能,后又陆续增加了全国性法律事务、代理境外央行投资、本币互换业务操作、全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分支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管理、全国保险公司风险监测统一数据库建设、人民银行英文网站建设、系统安全保卫管理、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与监测、全国性现场检查等数十项职能,切实发挥了服务全国、服务总行、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实现了上海总部作为总行有机组成部分的组建目标。
上海总部承担的多项全国性职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密切相关。在推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充分发挥贴近金融市场一线的优势,积极引入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外汇、黄金等市场,配合推动黄金国际板、债券通成功运行,不断优化境外央行投资债券市场流程,持续提升央行代理投资服务水平,助力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截至2025年6月末,共有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债券4.23万亿元。在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方面,成功承办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西非开发银行第73届董事会,中亚、黑海及巴尔干地区央行行长组织第33届行长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配合做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落户上海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参与机制性区域金融合作事务,不断扩大人民银行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还积极为央行在沪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形成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合力。
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夯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实体经济基础
上海总部全力抓好货币政策的落实和传导,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01万亿元、贷款余额12.27万亿元,分别是2005年末的7.9倍、7.2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1.5%、10.9%。牵头出台《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再贷款再贴现专项产品,推动成立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指导发布《上海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支持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等出台和落地实施,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领域扩容试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推进“四贷”长效机制建设。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优化金融管理和服务,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金融营商环境
上海总部以“最佳金融生态、最优金融服务”为目标,扎实做好货币发行、支付清算、经理国库、征信、反洗钱等工作,推动上海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圆满完成世博会、进博会等重要活动的金融服务工作。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上线运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等重要系统。会同上海市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全面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在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率先建成3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外卡内绑”“外包内用”,实现将上海打造成为支付便利性标杆城市的工作目标。创新解决“爱达·魔都号”邮轮船端现钞跨境流动不畅问题,支持邮轮经济发展。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上海出台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行动方案,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依托区块链技术探索跨境缴税新模式。全面加强征信监管,深入推进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同时,全面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法治保障的合作备忘录》,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复旦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配合做好《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等立法工作,推动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运用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应用若干规定》。
全方位防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集聚地,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责任重大。上海总部坚持将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央地协同、加强监管、源头防控、精准处置等关键措施,全力筑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协调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存款保险制度,有效发挥存款保险防范挤兑、差别费率、早期纠正、风险处置等核心功能。压实各方责任,有序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顺利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始终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高压严打态势。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切实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分别作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部署要求。中央金融委印发的《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明确,经过五至十年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全面提升,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显著提高,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显著强化,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为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总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在人民银行总行党委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走好探索创新之路,为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金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主任兼上海市分行行长 金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