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发布时间:2025-07-25       

724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上海金融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货币信贷调研部副主任周鹏、外汇管理部副主任吴金友、宏观审慎管理部副主任施建东出席发布会。

2025上半年上海金融运行情况

2025年上半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认真贯彻落实总行部署与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助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效果看,上半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一、各项贷款平稳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6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分借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增速较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升,增速自去年10月转正以来持续提高。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从增量看,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5.2%,是信贷增量的主体。从投向看,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主要投向科技、普惠等领域。6月末,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8.9%19.7%14.9%。从融资成本看,6月份,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4%,较上年同期下降49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较上年同期下降56个基点。

二、各项存款增速有所放缓,存款定期化特征减弱

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从期限看,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受资本市场回暖的带动,二季度非银存款增加较多。

三、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直接融资多增较多

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418亿元,同比多增3240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从结构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108亿元,占社融增量的六成。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净融资1026亿元,同比多增159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净融资142亿元,同比多增7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444亿元,同比多增2036亿元。表外净融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74亿元。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总行统一部署,继续落实好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础上,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促进上海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澎湃新闻:

今年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金融开放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以及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两项政策。想了解一下,目前相关工作是否已经落地或取得进展?

施建东:

谢谢你的提问。目前,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以及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两项政策均已取得积极进展。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情况。

首先是推进临港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该试点首创以离岸贸易专营公司为载体,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电子围网功能,通过落实二线有效管住,实现一线彻底放开,最大程度提升离岸贸易跨境结算效率。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高度重视本次试点工作,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统筹协调、有序推进,现已落地见效。6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及其指引。同时,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开发专项监测模块,有效防控风险。该项试点得到了市场主体的积极响应。截至718日,参与试点的离岸贸易专营公司共完成离岸贸易业务22笔,跨境收支合计6.48亿元。

再介绍一下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工作。此次功能升级旨在现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较高准入门槛、二线审慎可调控的有限渗透、一线自由收付的资金管理架构,以此承载更多改革创新任务。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上海总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落地工作,于619日发布《关于<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及文件起草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认真做好试点银行和试点企业遴选准备、RCPMIS-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数据采集及专项监测模块系统开发相关工作。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稳妥有序推动上述金融改革任务。一是推进条件成熟的银行和企业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业务,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二是根据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修订完善《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报人民银行总行同意后,正式对外发布。

新华财经:

   今年正值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20周年。这些年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周鹏:

   20058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这是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标志性举措。多年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各项金融改革开放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基本建成战略目标并向更高能级迈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持续深化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措施。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跨境股权投资、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等多项试点,创新推出跨贸再融业务,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二是稳步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贴近金融市场一线的优势,积极引入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外汇、黄金等市场,配合推动黄金国际板、债券通成功运行,建立全方位的金融市场监测体系。截至20256月末,已有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银行间债券4.2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

三是扎实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建立一线放开、二线有限渗透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推动出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29.8万亿元,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7%

四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推出沪科专贷”“沪科专贴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全力抓好货币政策的传导落实,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01万亿元、贷款余额12.27万亿元,分别是2005年末的7.9倍、7.2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1.5%10.9%

五是持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配合完成《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发布以来的首次修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建立完备高效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平台,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出发,争取更多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冲击,上海涉外收支形势有什么新的变化?

吴金友:

   感谢你对上海外汇形势的关心。2025年上半年,上海涉外经济保持活跃,涉外收支总额2.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涉外收入1.3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涉外支出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

上半年上海涉外收支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货物贸易收入稳步增长,外贸发展韧性持续显现。上半年,上海市外贸企业克服外部压力、展现较强韧性,货物贸易项下收入同比增长21%。在全球贸易壁垒加深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加快多元化市场开拓步伐,扎实推进区域经贸合作。上半年,上海市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分别为16%42%,同比分别增长24%20%。同时,外贸企业积极适应国际市场新趋势,开拓新兴领域,推动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市场信心持续回暖。上半年,境外投资者持续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凸显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长期企稳向好的信心。一方面,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回暖,由去年同期的净流出转为今年的净流入,且5月以来外资买入境内股票有所增多。随着市场开放深化和估值优势显现,境内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

三是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外汇套保率同比提升。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风险挑战增加,但市场交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增强,主动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意愿持续提升,辖内金融机构也积极优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上半年,上海辖内签约口径外汇套保比率为42.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区域高水平开放创新,密切监测外汇市场形势变化,确保上海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助力上海稳外贸大局和涉外经济发展。

界面新闻:

   今年4月,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下阶段还会有哪些支持举措?

周鹏: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包括《上海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上半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44.3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强对科技型民营企业首贷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定向支持,辖内再贷款名单企业的科技创新贷款增加54亿元,支持758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首贷;技术改造贷款增加231亿元,支持上海市落地75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在央行资金的撬动下,上半年辖内普惠小微贷款新增952.9亿元,民营经济贷款新增1136.2亿元。

二是持续提升信贷服务质效。今年4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牵头开展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深入摸排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逾750场次,新增民营企业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1.2%。同时,进一步做好科技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联合市经信委推出专精特新贷专属金融产品,形成央行低成本资金与财政贴息的政策合力,大大提高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积极性。在降低企业融资负担方面,二季度人民银行下调政策利率后,辖内贷款利率保持回落。6月,上海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22%,同比下降67个基点。

三是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上海证监局举办民营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宣讲和银企对接活动。截至6月末,辖内金融机构审批通过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超过130个,其中民营上市公司项目占比近八成,助力民营企业开展市值管理。科技创新债券推出后,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期上海首只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合理融资诉求,通过挖掘更多小切口,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一方面,以稳岗扩岗促就业为抓手,鼓励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助力民营企业稳定经营、扩大用工;另一方面,聚焦重点园区和产业领域,加强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调研走访,及时了解并协同相关部门推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痛点堵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

刚才吴主任介绍了上半年上海外汇收支形势,我也比较关心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情况,能否请施主任详细介绍一下?

施建东:

感谢你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关注。2025年上半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持续增长。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比重为46.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同时,人民币在涉外收支中的占比稳步提升。上半年,上海市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人民币占比为62.9%,较2024年提升0.4个百分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涉外贸易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内驱力增强。上半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9%。其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分别同比增长17%24%。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占本外币的比重增至37.6%。以贵金属、铁矿石、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出口结算量同比增长15%,航运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5%,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36%

第二,人民币为一带一路等相关主体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效果显著。上半年,上海与10个东盟成员国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同比增长10.7%,与14RCEP成员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上升7.5%,与105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7.3%。上海持续为东盟、RCEP成员、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便利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效应持续放大。上半年,上海继续发挥开放型经济及金融基础设施资源集聚优势,辖内金融机构为境外市场主体办理跨境投融资、证券交易等相关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占到结算总量的近八成。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量同比增长36%,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6%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落实各项便利化政策,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上海经济提质增效。

上海证券报:

   我注意到,国家外汇管理局自去年6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推出了多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想了解一下,这一政策在上海落地情况如何?

吴金友: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外汇局在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政策频出,尤其是去年61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汇发〔202411号),从银行和企业两个维度优化业务办理。一方面,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大幅降低企业业务办理成本,便利企业跨境贸易外汇收支结算;另一方面,通过优化银行真实性审核,提高银行展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较好地便利了跨境贸易业务办理。具体来看:

一是优化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管理。取消在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的要求,改由在境内银行直接办理。新政实施前,办理名录登记需要企业前往外汇局,部分企业由于距离较远,办理一次业务至少耗时两天。新政实施后,企业就近在银行办理名录登记可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彻底解决企业在外汇局和银行两头跑的问题。目前,辖内117家银行共有2205个网点可办理名录登记业务。

二是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贸易收支手续。银行可根据业务实际情况灵活审核交易单据,有效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进一步便利区内企业跨境资金结算,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发展。20246月以来,辖内共有一千多家企业办理了5万多笔收付汇与进出口主体不一致业务,合计金额600多亿美元。

三是放宽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于登记业务权限。顺应涉外经济发展需要,将A类企业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于在外汇局登记的金额,从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放宽至20万美元以下(含)。新政实施后,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办理特殊退汇行政许可业务共计142笔,较新政实施前同比下降44.31%,有效提升了客户结算效率。

四是优化BC类企业贸易外汇业务管理。允许符合条件的BC类企业办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满足了企业现实需求,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新政实施后,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办理C类企业90天以上延期收付汇登记业务共计16笔,合计金额312.33万美元。

此外,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还持续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扩面提质,在外汇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将保险机构纳入高水平开放试点主体范围。自611日试点开展以来至630日,共有14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办理试点业务575笔,合计金额近1亿美元,有力支持了稳外贸和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