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12
新形势下,应在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金融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引导金融资源聚焦源头创新,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分类施策,进一步发挥协同联动效应。
引导“活水”
新形势下,要引导各类金融资源聚焦原始创新策源、前沿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助力培育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
一是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要完善政府投资基金运作管理方式和长效目标激励机制,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培育壮大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的耐心资本,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强化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和信贷服务能力,加大对首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提升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
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投融资环境。
建立和完善针对各类创投基金的容错免责和科学评价机制,推动破解科创金融资本“不敢投”“不愿投”难题,激励投资机构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分类施策
发展科技金融应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探索与当地科技创新方式与产业升级路径相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助力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应有意识地针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金融需求来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投放新赛道,助力布局未来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可围绕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各地高新区推行的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发关注。金融和科技部门可进一步加强与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对接协作,结合地方实际动态优化企业创新积分指标体系,推动增强科技金融政策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协同联动
一方面,注重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同联动。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传统融资结构,难以适配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特征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新形势下,要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提升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效率,发挥不同融资类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可将完善投贷联动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支持商业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创金融合作,为融资困难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协同联动。
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能够拓宽科技金融的资金来源,发展数字金融能够助力破解科技金融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新形势下,要深化对各类金融活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推动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技术共享,统筹配置金融资源,促进形成金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