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5-02-13
春节期间,节日换新需求叠加消费补贴加持,家电市场持续升温,不少消费者来到商场购置新款家电,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蛇年……
老吴就瞅准了这一商机。在贵州省安顺市,他经营着一家集家电销售、维修与安装的小公司。蛇年春节到来之前,老吴打算囤货大干一场。奈何前期铺货资金尚未回笼,购货资金缺口横在眼前,急得他如热锅上的蚂蚁。老吴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踏入建设银行安顺市分行的大门。
接待他的秦经理了解情况后表示:“要在以往,没有抵押物,贷款获批希望渺茫。”秦经理告诉老吴,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新近上线,借助这个平台,银行能够精准掌握企业在其他银行的资金流信息详情。经过一番综合评估后,建行安顺市分行为老吴发放了10万元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贷款。这笔款项无需抵押,免去找担保人的烦琐,仅凭企业在其他银行的流水就可以放款。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帮我解了燃眉之急。”老吴紧紧握住秦经理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此笔贷款,作为安顺市资金流信息平台贷款的“破冰之作”,开启了该行小微企业融资新思路。
放眼全国,像老吴这般受惠于资金流信息平台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这场寒冬里的“及时雨”不仅解了老吴的燃眉之急,更成为全国数千万家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变革的缩影。
“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GDP60%以上和城镇就业80%以上,却长期受困于融资难、融资贵。”一位银行机构人士坦言,“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难以触及小微企业真实经营脉络,小微企业难获信任。这一矛盾,在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后迎来破局。”
为融资决策提供“导航仪” 打破传统融资“抵押物崇拜”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披露的数据,当前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逾5300万家,纳税占比超60%,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增长引擎、就业吸纳海绵与创新活力源泉。但因小微企业存续周期短、管理欠规范,信用信息碎片化、不连贯,尤其是缺乏能让金融机构精准“画像”的信用素材,使得为小微企业授信之路荆棘丛生。
为破除上述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打造了资金流信息平台,并于2024年10月25日启动。资金流信用信息作为小微企业信用拼图中的关键一块,源自企业日常交易,精准勾勒其经营轨迹、收支动态、偿债实力、履约表现,且巧妙隐去敏感信息,仅留关键交易统计数据。借由共享这些信息,该平台为每家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信用档案,补齐信用短板,为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提供“导航仪”。
资金流信息平台的上线,恰似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高速路”。一位受访者表示:“传统模式中,银行需耗费数周尽调,而小微企业可能已错过商机。资金流信息平台则将分散的‘数据毛细血管’串联,让信用活水流动起来。”
上海某文化演出设备出租公司即是受益者。该公司常年为资产变现犯愁,那些专用影音设备因为资产占用高、资金季节性需求大,贷款之路崎岖坎坷。借助资金流信息平台,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周期一目了然。建行上海市分行对照该平台上的详细报告与合同发票,快速锁定客户经营实力,果断发放160万元“小微快贷”,为企业撬开融资新大门。不仅为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也为银行开拓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供了新思路。与此类似,安徽宣城一家深耕粮油批发的小微企业——宣城德方商贸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担保无门让老板心急如焚。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分行联合徽商银行宣城分行主动上门,帮助该公司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手把手”注册申请。徽商银行依凭现场获取的该公司在其他银行的交易记录,深度剖析企业经营、收支与偿债底细,迅速匹配133万元线上信用贷款,解了企业备货资金的燃眉之急。企业还趁热打铁,通过该平台查询到资金流信用报告,复盘了近3年的经营收入,为未来发展谋定而后动。
从这些鲜活案例不难看出,资金流信息平台打破传统融资“抵押物崇拜”与担保“枷锁”,金融机构可借助资金流相关信息精准“透视”企业经营真相,这既大幅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又降低了融资门槛,让更多小微企业得到了金融活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种依托资金流信用信息的融资新范式,真正践行了量体裁衣式金融服务初心。银行也避免了盲人摸象式授信,凭借翔实数据对小微企业经营了如指掌,风险误判概率下降,同时让小微企业融资驶入‘快车道’,达成银企双赢的美好局面。”
打通融资“新航道” 降本增效“双引擎”
资金流信息在为企业减负、助跑发展上同样表现卓越。
建设银行遵义市分行就介绍了其借力资金流信息平台深挖企业资金流信息的故事。“我们仅用一个工作日就为遵义市某传媒有限公司新增3万元授信并成功放款,贷款利率更是从4%降至3.75%。此外,我们对企业的理解更加充分了,授信额度也从17万元提高到了20万元,为小微企业送上实实在在的‘红包’。”该行的一位客户经理介绍。
无独有偶,广东潮州的某物流有限公司因征信记录过于“单薄”,银行放贷时定价难以精准把握。兴业银行潮州分行也通过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捕捉到关键细节:企业与同名账户交易频繁,合作伙伴稳定可靠。2024年12月9日,该行仅用1.5天时间就为企业授信400万元,利率从4%降至3.8%,为企业冲刺“双12”物流高峰备足资金,更为全市银行依托该平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范例。
不仅如此,资金流信息平台还能助力授信额度“登高”,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双渝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就在该公司全力冲刺重庆市级专精特新荣誉时,流动资金告急。无奈身为中石油供应链企业,结算资金被“锁”在指定银行,外部有效结算数据几近于无,银行授信额度原地踏步。得知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建行紧急联动,2024年11月8日,帮助企业获取账户资金报告。仔细研究报告后发现,企业行外结算量远超建行,且月均有中石油稳定回款。建行上报小微企业融资专班,将其纳入渝链产业贷白名单,追加授信额度,让企业发展重回正轨。
由此可见,资金流信息平台可为金融机构呈上企业信用“全景图”,助其科学度量风险、精准锚定价格。“资金流信息平台堪称优化企业融资成本的‘利器’。它赋能金融机构精准风险定价,一方面让守信企业低成本‘解渴’,另一方面保障金融机构收益合理,是撬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杠杆’。”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多地“繁花盛放” 盘活地方经济活力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在经济发展的壮阔版图上,小微企业恰似点点繁星,虽单体光芒微弱,却汇聚成推动经济巨轮前行的磅礴力量。这些小微企业以超80%的就业吸纳能力,超70%的发明专利产出,成为稳增长、促创新、添活力的关键支撑。然而,长期横亘在其发展路上的融资难题,让众多小微企业举步维艰。
业内人士梳理小微企业融资的“三重枷锁”:信息孤岛、抵押依赖和成本较高。“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碎片化,银行授信如盲人摸象,银行往往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这意味着轻资产企业很容易被拒之门外。与此同时,由于小微企业发展风险较高,这部分风险溢价也往往体现在更高的贷款利率上。”该业内人士说。
资金流信息平台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建。了解,平台自上线起,凭借创新模式、硬核功能与广泛覆盖,积极助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已在全国多省市、多机构落地生根,成为地方融资增长“助推器”、经济发展“强引擎”。各地巧用资金流信用报告,交叉核验企业营收、纳税、现金流与征信状况,融资授信额度不断提升。
从老吴的10万元贷款到全国范围内各种亮眼变化,资金流信息平台正以“数字钥匙”打开小微企业的融资枷锁。正如一位受益企业家所言:“过去求银行,如今靠数据——这是小微融资的新机遇。”
“小微强则经济强。”一位业内专家感慨,“平台带动了小微企业发展,也同时盘活了地方经济。”资金流信息平台的广泛渗透,既盘活存量信贷客户,又深挖潜在增长动能,驱动地方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轨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资金流信息平台已为5600多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了资金流信息档案。征信中心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范围和覆盖面,有序开展第二批规模以上法人机构接入工作,稳妥推进非金融机构集团化接入,研究探索企业法人代表和个人工商户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流信息产品、新企业资金流信息产品等。未来,其将进一步接入第三方支付数据,探索个体工商户信用共享机制。
“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金融包容性的飞跃。”董希淼强调,“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将加速释放,最终反哺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