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

信息来源: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发布时间:2024-07-11       

7月10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进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金融服务一部主任陈勇、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糜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欣园、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娟、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贡钟瑞出席发布会。

上海市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进展和成效

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决策部署和总行、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老年人和外籍来沪人员等群体支付需求为导向,会同上海市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辖内支付服务机构大力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并创新工作举措打通重要场景支付服务堵点,切实提升上海市支付便利性水平,着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今年以来,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统筹规划部署,形成全市工作合力。一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于4月18日正式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行动方案》(沪府办[2024]20号),对全市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六大方面15项工作目标,建立了全市20个部门(单位)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合力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二是结合老年人和外籍来沪人员等群体生活消费习惯,确定了“食、住、行、游、购、娱、医、学”8大场景和12大商圈,全场景、全链条提升支付便利性。

第二,聚焦重点场景,提高外卡受理能力。一是会同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交通委、市卫生健康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确定17个细分场景和12大商圈的重点商户清单,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外卡受理机具补贴政策,收单机构和商户同向发力,逐一完成重点商户外卡受理机具布放和收银员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外卡受理覆盖率,增强服务能力。二是针对重点、难点场景银行卡受理问题,一事一策、逐一突破,畅通重要场景银行卡受理路径。如会同市交通委在所有地铁站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解决地铁场景银行卡购票问题;会同上海铁路局解决火车站场景外卡购票问题等。三是针对老年群体关注的公共事业缴费问题,会同市国资委等部门推动公共事业线下缴费网点支持银行卡受理。

第三,提升取现便利,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一是会同市文化旅游局联合推动重点文旅场所增设外币兑换设施,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展特许机构在酒店行业办理外币代兑业务试点,进一步提升外币兑换服务能力。二是指导银行持续推进现金自助机具外卡取现功能改造,并在重点区域实现自助机具10元小面额现金取现功能;会同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交通委对接重点商圈重点商户、4A级以上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出租车公司等,主动提供上门现金服务和零钱包兑换服务,组织各银行网点设置小面额现金兑换绿色通道,组织各银行为市场主体发放零钱包63万个,从商户侧和用户侧双向增加现金(含零钞)供给,进一步优化现金流通环境。三是组织银行通过创建敬老服务网点,加强助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设置敬老现金服务窗口,升级改造现金自助机具适老化功能,以及加大节假日原封新券备付等举措,持续提升银行网点适老化现金服务水平。

第四,融合偏好差异,完善移动支付应用。一是经人民银行总行同意,组织支付宝公司创新开展“外卡内绑”产品身份分层验证、提升交易限额等工作,大大提升外籍人员绑卡意愿,实现“外卡内绑”业务迅速推广。二是组织银联国际、支付宝公司增加“外包内用”业务境外钱包数量,为外籍人员使用本地电子钱包在沪进行移动支付提供便利。三是组织支付服务主体贴合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移动支付APP适老化应用程序和辅助功能,让老年群体使用移动支付更方便、更安心。

第五,加强组织引导,夯实账户服务基础。梳理外籍来沪人员开户需求集中的重点区域,推动16家银行共建成348个重点银行网点,公示中英文开户服务指南,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简易开户服务;制发《优化境外来华人员账户服务指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第六,建设服务中心,解决入境口岸需求。一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市政府外办、市国资委、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市交通委、机场集团等共同推动在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建设3个综合服务中心,在外籍人员入境第一站解决其在沪生活旅游所虑所求。二是结合上海邮轮旅游特色,组织相关承办单位推出针对邮轮游客的综合支付服务方案,设置流动式支付服务站点,为邮轮游客提供灵活、便利的一站式支付服务。

第七,丰富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推介实效。一是市政府外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制作了英语版外籍来沪人士支付服务指南系列5集视频,在海内外社交平台进行了广泛发布推送。二是组织各支付服务主体在重要口岸枢纽、商圈、景点等场所布放支付服务指南、播放支付服务视频,帮助外籍来沪人员了解、掌握各类支付方式和应用场景。

在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各支付服务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整体支付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银行卡受理设施拓面增量,现金兜底作用日趋明显,移动支付产品接受度显著提高,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建成。

从老年人支付服务来看,在银行网点适老化服务方面,上海90%以上的银行网点都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其中超6000台自助机具支持存折打印;创建了656家“敬老服务网点”,其中19家为“敬老特色网点”。在电子支付服务方面,各主要支付服务主体都完成了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APP的大字版应用、升级转账风控措施功能改造。在公共事业缴费方面,推动良友便利、光明便利、罗森超市、全家超市、快客便利、联华超市等上海市主要便利店,以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等银行本地网点支持现金和银行卡缴纳公用事业费,方便老年人就近办理。

从外籍来沪人员支付服务来看,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共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服务超2200万笔、交易金额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倍和1.2倍。

外卡受理方面,截至6月30日,实现5万家商户、超7万台终端支持受理外卡支付,较去年年末分别增长了1.8倍和1.1倍,其中,在八大场景中,9318家餐饮店、2438个饭店、两大机场494个商户、508个地铁站点、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5354家商超便利店、17976家购物店、256家医院、1788家药店、30所涉外学校等重点商户均支持外卡受理。2024年上半年,共发生外卡交易超190万笔、金额3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倍和0.8倍。

现金服务方面,截至6月30日,共有9000多台现金自助机具可受理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重点区域740台现金自助机具可同时受理外卡支取100元和10元面额人民币现金,222家外币代兑点、20家外币兑换特许网点、88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和3028家银行网点的现金柜台均可受理外币兑换人民币现金。2024年上半年,共发生外卡取现和外币兑换业务75万笔、金额近2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4倍和0.5倍。

移动支付方面,2024年上半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国际“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业务在沪共计发生交易近1950万笔、金额2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3倍和8.8倍。

综合涉外服务集成建设方面,6月2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可7×24小时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电信、文旅、交通等综合服务,满足其来沪旅游、生活、工作所需。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在人民银行总行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市商务委、市政府外办等部门在巩固优化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上海市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行动方案》的要求继续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构建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包容的支付环境,努力把上海打造成支付便利性标杆城市,积极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为便利老年人、外籍来沪人员现金业务办理,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采取了哪些优化举措?

糜良:感谢记者朋友对我们提升支付便利化现金服务工作的关注。为了便利老年人、外籍来沪人员现金业务办理,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优化举措:

一是充分发挥现金兜底作用。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指导下,我行增加营业网点现金备付水平;在重点商圈、星级饭店、4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创新开展自助机具10元面额现金取现功能改造。截至6月末,我行已在全市重点区域实现63台支持10元面额自动柜员机投入运营,完成进度约为80%,累计服务笔数近4000笔。同时,为满足境外来沪人士外币兑换需求,我行已实现1700余台自动柜员机外卡取现全覆盖。此外,我行在全市超450家营业网点均设置“小面额人民币兑换绿色通道”,实现小面额现金零钱包“快兑服务机制”网点全覆盖,满足老年客户和境外人士零钞兑换需求。我们还主动对接强生、锦江等出租车公司,上门为出租车司机配送零钱包,打通交通运营现金支付场景堵点。今年上半年,我行已累计发放零钱包超6.7万个,其中为老年客户兑付零钱包超1.1万个,为出租车行业及司机兑付零钱包超2.6万个。

上述举措极大提高了个人客户和企业商户在现金使用方面的便捷度。例如,工行黄浦南京东路支行地处南京东路步行街中心位置,四周遍布上海的各大老字号品牌商家,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览、消费,故对零钱的需求量较大。网点积极响应人民银行号召,面向所有个人客户以及企业商家推出“零钱包”兑换服务。同时,为解决各商户面临的找零难问题,南京东路支行特意为周边商户开通了专属的小面额现金兑换绿色服务通道,为减少商户排队时间,南京东路支行还提前制作了内含10元10张,5元20张,总计200元的“零钱包”供商户兑换,实现快速、便利化办理。周边不少老字号品牌如裕兴记、老凤祥、泰康食品、邵万生等,在体验过我行的“零钱包”兑换服务后都一致予以好评。

二是持续提升适老化现金服务便利度。截至6月末,我行实现11项基础适老便民设施全网点覆盖,129家网点ATM改造存折模块,超1300台智能柜员机投产老年版专属界面。近三年,共创建54家上海市级敬老服务网点、2家上海市敬老服务特色网点;2024年完成50家网点无障碍坡道改造,打造1家银行业无障碍网点,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以34个现金服务网格责任区、61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为基础,以民生和涉外场景现金服务、反假货币、整治拒收人民币等为重点,组织网点开展阵地宣传7600余次,“走出去”宣传260余次,“拒收人民币现金”上门排查6500余次,引导市场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1.8万余份。

下一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将继续聚焦打通老年人、外籍来沪人员等群体支付堵点、难点,持续做好现金服务工作,切实提升现金服务便利性。

澎湃:银行卡一直是境外人员较为偏好的一种支付方式,请问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在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张欣园: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指导下,我行在外卡收单以及海内外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在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方面,我行聚焦“扩面、疏堵、创新、增值”,为境外来沪人士提供便捷的外卡支付服务。

首先,发挥客户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扩大整体受理面。截至6月末,我行在上海地区可受理外卡的商户门店总数4596个、POS终端总数10061台,分别较年初增长108%和130%,外卡商户规模较年初翻番。今年上半年,外卡交易笔数突破50.83万笔、交易金额达9.25亿元,同比增幅200%和271%,实现交易量倍增。目前,我行外卡刷卡交易量占中行全国交易量的30%,居系统内第一。

其次,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扫除堵点盲点。攻坚营销12大商圈,实现区域内中行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牵头南京西路与五角场商圈外卡受理建设,走访区域内商家3000余家,在人民银行指导下,联合区商务委、商场管理方等各方力量,实现商圈外卡受理覆盖率超70%。聚焦重点涉外场景,夯实与万豪、凯悦、洲际、雅高、希尔顿等知名酒店集团外卡受理服务,覆盖沪上酒店数量超百家。助力上海打造全球咖啡之都,服务星巴克、Tims、Costa三大知名国际咖啡品牌外卡受理,覆盖上海地区门店千余家。

同时,我行联合重点商户共同开展支付场景创新实践。今年4月,我行联合大众交通在出租车上推出了全国首个集境内外银行卡支付、银联云闪付、数字人民币、微信、支付宝在内的聚合受理方案,并直接对接车载系统,提高交易速度,提升外籍乘客支付体验。

此外,我行还为外籍人士提供离境退税服务,进一步优化消费购物体验。目前,我行服务的活跃退税商户已超300家,活跃商户及销售额均领跑全国,同时我行还提供即买即退便利化服务,境外旅客在本市多家指定商场可现场获得退税款项。

在宣传工作开展方面,我行积极发挥跨境服务优势,推动支付便利化的海内外宣传工作。

一方面,助力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在人民银行的牵头指导下,我行承接了该中心支付板块的建设及派驻服务工作,7×24小时专人现场值守,日均接待咨询及提供服务百余人次,取得了良好反响。

另一方面,积极联动境内外服务网络及合作伙伴,多渠道开展支付服务宣传。结合“五五购物节”爱购上海活动,落地伦敦、巴黎、米兰、东京等10座海外城市支付便利化宣传。联动境外大使馆,展示来沪支付服务。联合中国银联,在国航、东航、南航境内外近两千架飞机上投放支付宣传物料。根据邮轮到港情况设置港口服务点,为入境游客普及并提供支付服务。

未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将持续提升外籍来沪人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其在各种场景下的支付需求,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新社:刚才陈主任多次提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的创新举措,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些举措对于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有什么帮助?

陈勇:感谢您的提问!在推动上海市进一步提升外籍来沪人员支付便利性工作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堵点和难点。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精心指导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总部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推出和实施了七大创新举措,切实解决了重要场景支付服务问题,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充分发挥了上海在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方面的引领作用。这些创新举措是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成果。

一是市政府出台POS机具补贴政策。为了降低推广成本,上海市政府于2023年9月30日在全国率先推出每台POS机具50%的财政补贴政策,2024年继续沿用该政策,有效提升了商户和收单机构外卡受理开通积极性,从而迅速提高了外卡受理的覆盖面。

二是推出“外卡内绑”支付服务身份分层核验机制。经人民银行总行同意,上海总部指导支付宝公司在加强风控的基础上,推出身份分层核验的创新举措,外籍来华人员凭境外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即可开通“外卡内绑”产品享受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并将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有效提升了外籍来华人员绑卡意愿和绑卡成功率,成果惠及全国。

三是实现现金自助机具小面额现金取现功能。为了增加有效现金供给,上海总部在机场、重点商圈、星级饭店、4A级以上旅游景区范围内创新开展现金自助机具同时支持100元和10元小面额现金取现功能改造,叠加银行提供的零钱包兑换服务,从源头上为老年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零钞获取便利,进一步畅通现金流通环境。

四是开展特许机构办理外币代兑业务试点。上海总部指导上海携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论证试点可行性,依托其丰富的酒店流量资源与成熟的业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加外币代兑点数量。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批复该公司在上海先行试点,该公司已授权设立5家酒店外币代兑机构。

五是建设机场综合服务中心。上海总部会同市政府外办借鉴国际主要入境口岸综合服务点建设经验,率先提出建设机场综合服务中心设想,即由机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提供支付、文旅、通讯、交通等综合服务,使外籍来沪人员一抵达机场便能畅享各种服务便利。这一设想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由市政府外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市交通委、市国资委、机场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快速推动落实。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已于6月29日建成并投入运营,受到外籍来沪人员普遍欢迎,并在全国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和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后续还将各建成1个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

六是通过通信运营商推送现金普法公益短信。上海总部联合市通信管理局指导移动、联通、电信、广电4家运营商,推送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公益短信4000万条,基本实现了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全体居民的宣传全覆盖,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现金使用环境。

七是联合制作系列支付服务宣传视频,市政府外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联合制作了英语版外籍来沪人士支付服务指南系列5集视频“How to pay in Shanghai”,以外币兑换、现金支付、外卡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主题,实景化宣传讲解境内支付服务,便于外籍来沪人员系统了解各类支付服务获取途径和操作方式。这些系列视频在国内外重要媒体平台进行广泛推送,并于5月30日起在地铁、公交的站点、车厢和机场大厅等交通枢纽播放,大大提升了支付服务宣传的触达率。后续,还将在东方航空来沪国际航班上进行前置播放。

财联社:移动支付现在已发展成为境内零售端的主流支付方式之一,请问支付宝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便利外籍来华人员使用境内移动支付产品?

王丽娟:谢谢您的提问!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等指导和支持下,支付宝持续大力推进优化支付服务工作。

随着支付服务的不断升级,移动支付越来越受外籍来华人员的欢迎。截至6月30日,支付宝“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已为超过400万外籍来华人员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近期北京外国语大学基于700多位外国旅客的调研显示,86%有过来华旅行经历的外国旅客认为在华支付体验更便捷了,其中用过支付宝的入境旅客中,近97%反馈还会推荐朋友使用。

商家方面,境内商户已实现应开尽开,数千万商户可以支持迎接全球游客。在旅游、出行、商超、餐饮等入境游客最常消费的场景中,既有一线城市地铁、头部网约车平台和连锁快餐店等达到每日数万笔入境支付交易的大型商户,也有更多中小微商户,无需机具改造、无新增成本,在家门口做起了“全球生意”。上海正在稳步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为此我们开展了多项措施,持续优化入境支付服务。

一是持续拓展服务范围。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的支持指导下,我们和银联国际合作的“外卡内绑”业务在今天正式上线,支付宝“外卡内绑”朋友圈再扩容。今年4月,在网联的支持下,新增巴基斯坦(Nayapay)、哈萨克斯坦(Kaspi)两个钱包入境使用,“外包内用”数量达到12个。交通出行等受理场景也不断丰富,公交码覆盖拓展至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全国20城,地铁码覆盖拓展至15城。

二是做好用户营销。支付宝首次联合5大境外钱包:马来西亚Touch 'n Go eWallet、韩国Kakao Pay、泰国TrueMoney、中国香港AlipayHK、中国澳门MPay,在各自App里同时推出多样化的游中国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暑期入境畅游中国。

三是覆盖全市20大主流商圈、5大景点地标及机场、火车站。积极参与上海“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为持续吸引和扩大国际消费做好支付保障。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积极参与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布设入境支付资讯服务台,为入境游客提供入境移动支付操作指引。

各项优化支付服务措施在法新社、环球旅讯(Travel Daily Media)等全球200多家媒体网站广泛报道。截至目前,海内外报道累计数百篇,相关视频播放数千万次,海内外点击量数亿次,让外国游客在入境前就能提前了解中国便捷的支付服务和数字化服务。

各项措施实施后效果显著。今年1-6月,境外游客在沪支付的金额和笔数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9倍。

中国证券报:请问中国银联在上海市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样的效果?

贡钟瑞:谢谢您的提问!3月15日,中国银联启动“锦绣行动2024”,深入贯彻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要求,联合各方资源投入共建多层次、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交通委、市政府外办等单位指导下,中国银联在受理、产品、宣传、促消费等方面多向发力,切实提升上海地区支付便利性水平。

在受理建设方面:一是投入专项补贴,最大程度降低收单机构改造成本与商户手续费负担。中国银联为收单机构提供新商户的机具补贴、商户二维码改造激励、收单机构交易提升激励和二维码支付手续费补贴等,从受理改造到终端促活各个环节,都有银联的专项支持。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为支付便利化提供信息化、数字化保障。中国银联充分利用系统、数据资源,将上海地区“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大场景门店的经营信息、地理定位和支付信息完成匹配,梳理重点商户名录,为各方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三是实现上述八大场景重点商户受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受理银行卡、二维码、手机闪付的商户门店3.5万个。八大场景主要包括:各类榜单餐厅、星巴克、麦当劳等连锁餐饮,三星级以上酒店,机场、高铁、地铁站,4A及以上景区,南京路、新天地等12大重点商圈,大型超市和品牌连锁便利店。四是受理难点攻坚突破。我们与新上铁、工商银行共同推动,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实现上海三大高铁站商户的全面支付受理。此外,我们联合中国银行推行出租车支付便利化升级,首批完成改造的车辆已投入运营。

在消费让利方面:我们联合各方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开展“锦绣中华·上海之旅”系列活动。此外,面向老年人群,围绕社区食堂开展惠民活动,践行“普惠养老”;面向境外来华人员,覆盖全上海1.8万个商户门店开展境外银联卡专项优惠,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支付的便利和优惠。

在产品供给方面:我们提供多元支付工具,最大限度弥合偏好差异。银联已在境外累计发行超2.4亿张银联卡,并对接超过200个境外手机钱包,均可在境内直接使用。此外,我们已为境外来华人员发行近30万张旅行通卡,可在境内广泛受理。针对老年人,我们推出云闪付关爱版APP,并联合银行发行“岁月长情卡”等多款适老卡产品,契合老年消费需求,主打老字号、文旅出行“品质养老”特色权益。

在宣传推广方面:在境内,我们联合浦发银行、支付宝在两大机场设立了境外人员便利化服务点,做好首站问询服务;在机场广告、商圈大屏、商家咨询台等点位,多层次、全方位投放支付便利化宣传。在境外,银联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海外机场投放来华支付宣传,在12个海外签证中心提供来华支付咨询支持。此外,我们与中旅集团合作,向境外旅游机构、来华游客团体介绍并提供入境支付服务。

后续,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与指导下,中国银联将继续秉持“支付为民”的初心与使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优质、高效、普惠的境内外支付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