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13
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在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宣布了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释放金融支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的强烈信号。
一揽子金融政策,是对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部署的具体落实。会议对于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稳股市、帮扶困难企业等的把脉定向,在此次发布会上均得到响应和落实。这一揽子实招、硬招、新招,既是应对外部冲击和短期波动的果断之举,也是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三大类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可谓此次发布会的“重头戏”。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降息,即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有助于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居民房贷负担。同时,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结构性政策工具、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结构性工具,也体现了加力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特点。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能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是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有力举措。
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呵护还体现在对困难企业多措并举的帮扶上。目前,一些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对受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措施,将帮助企业应对关税冲击,护航外贸发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三部门均提出了有创新、有力度的举措,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其中,备受市场期待的债券市场“科技板”披露了相关政策细节。这一政策安排旨在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三类市场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此举将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有了落地可行的工具抓手。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金融监管总局则从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加快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研发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保险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举措入手,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中国证监会表示,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务。
去年以来,稳楼市稳股市屡次被重磅会议提及,此次发布会公布了多项支持举措。关于稳楼市,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超过200亿元,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的刚性住房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关于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以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机构的市场需求。中国证监会研究制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绩效,持续提升投资者回报,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优势,金融监管总局将从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实现“长钱长投”。我们看到,面对外部冲击,我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持续提升。伴随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资本市场将持续稳定运行。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无论轻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清晰而坚定的。尽管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但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进一步提升,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适时推出,表明我国为应对外部冲击做好了政策的充分准备。充裕的政策储备和灵活适度的调控智慧将构筑起穿云破雾的底气和信心,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