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9-22
9月19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联合举办“十年奋进路 启航新征程——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自贸十周年”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围绕市场准入、特殊业务授权、统计风险监测等制度体系设计,加强自贸区金融监管政策引领,并聚焦改革创新,提升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截至目前,辖内机构通过“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支持的创新试点项目合计达46例,涉及金额超1100亿元。
据介绍,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分别出台了八条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最早推动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上海监管局围绕市场准入、特殊业务授权、统计风险监测等出台多项配套制度,有力加强监管政策引领。
上海监管局出台了一系列行政许可简化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促进银行保险机构在区内集聚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自贸区内银行业机构数量为588家,其中,区内法人机构49家,分行级机构121家;保险机构数量为135家,其中,区内法人机构16家,分公司54家。针对上海自贸区独特的机构设置和账户体系,该局授权自贸区内银行扩大开展离岸业务,允许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并对投资标的、账户托管和投资人资格作进一步规范。截至今年6月末,辖内共有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自由贸易账户核算体系,自由贸易账户资产总计1.06万亿元。同时,建立健全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箱,以“重点跨境业务定期监测+新产品动态报备+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等三项基本监测手段为依托,构建自贸区特色报表监测制度,不断提升自贸区业务的风险防控水平。
在政策引领下,上海监管局坚持对标最高标准,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田”作用,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先行先试的压力测试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渠道、积累新经验,具体体现在“三个重点”。
一是重点围绕匹配金融供给与科技企业需求。上海监管局与临港管委会共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基地”,试点实施一批新产品、新工具、新模式。该局通过试点机制,在全国率先将设在临港的金融租赁项目公司的租赁物范围扩展到集成电路产业链设备。截至目前,已落地金额2.6亿元,为集成电路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渠道,进一步增强上海在支持长三角乃至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辐射作用。该局依托试验基地,探索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支持银行机构采用更加“柔性”的做法,支持满足更多“硬核”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的金融需求,切实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该局推动临港管委会组建金融专家库,深化产学研融合,破解科技企业项目总投匡算准确性等难题。
二是重点围绕实现对产业风险的精准保障。上海监管局打造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指导保险机构主动对接科技产业需求,加大定制化、专属化产品研发。一方面,牵头组织全国18家财产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为集成电路产业量身定制全面创新风险保障方案。截至今年6月末,已为19家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保险保障共计1.9万亿元,累计赔款2.3亿元。另一方面,率先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型网络安全保险,通过“保险+服务+科技”的新模式覆盖小微企业80%以上的日常安全风险。
三是重点围绕促进自贸区投融资便利化。上海监管局创设了“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以“一事一议”评估方式对创新业务给予支持。截至目前,辖内机构通过该机制支持的创新试点项目合计达46例,涉及金额超1100亿元。据交银金租总裁竺叶群介绍,在该机制下,交银金租落地金融租赁行业首单自贸区SPV(特殊目的公司)集成电路设备直租项目并成功进行复制,截至今年8月末,创新业务金额接近3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