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5-09-0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9月8日正式启动。在9月8日上午举行的启动会上,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介绍了上海金融系统在推动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陶昌盛表示,今年以来,上海金融系统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推动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不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满足外贸企业融资需求。陶昌盛表示,上海加强银企对接,依托各区融资服务中心开展外贸专场融资政策宣介,举办稳外贸融资对接活动,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在沪金融机构推出外贸快贷、跨境贸E贷等产品,支持外贸企业资金周转。新一轮信贷奖补政策将外贸列入重点行业,提高补偿比例,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同时,强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度融入“千企万户大走访”,截至今年7月末,走访外贸企业2.8万户,其中授信8057户,金额2412亿元;放贷7789户,金额1341亿元。
着力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陶昌盛表示,上海支持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针对企业“有单不敢接”难题,推出安心接单保,已为1282家重点外贸行业企业提供出口前保险。今年1-8月,承保出口和海外投资468亿美元,受惠企业超过1.3万家。同时,升级沪贸批次贷主动授信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外贸小微企业提供主动授信支持,释放额度达500亿元。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加强政策性贷款支持。支持推出汇率避险担保业务专项方案,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衍生业务保证金减免支持。
着力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陶昌盛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印发,市场反响良好。上海开展多场“百园千企送金融”活动,加快落实外汇展业新规,“出海”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间明显缩短。用好浦东新区立法权制定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推动高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落地,便利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金融管理部门在沪启动审慎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为更多境外主体提供投融资新渠道。
着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陶昌盛表示,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加快集聚,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等落户。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重要机制稳步推进。截至今年7月末,QFLP和QDLP试点分别吸引99家、66家国际资管机构参与。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今年1-7月,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场内交易保费规模达39.3亿元,登记保费超过842亿元。金融合作交流不断扩大,陆家嘴论坛成为国内外金融高端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沪港、沪澳合作进一步深化,金融高质量发展势能加快积聚。
陶昌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加强政策协同联动,以更优质、更完善的金融服务稳外贸、稳外资,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金融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