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力凸显 银行信贷资金涌入“人工智能+”产业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5-08-07       

随着人工智能(AI)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地纷纷开展的“人工智能+”行动,金融机构正发力支持算力、机器人、芯片等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公司,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陕西西安,在千年大雁塔的守望下,一场数字经济时代的算力革命正悄然上演……

近期,西北区域首个人工智能算力枢纽——总投资规模达19亿元的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300PFlops(每秒30亿亿次)算力矩阵。

“其运算效能相当于1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协同工作能力。”西安未来产业城新基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构建普惠型算力服务平台,该项目为区域科研机构提供高效能、低门槛的算力服务,将有效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金融支持相伴而行。据了解,项目获批后,建设银行陕西西安长安路支行即刻组成工作团队,专业、迅速地完成了从尽调到放款的授信流程——7.2亿元资金被定向用于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建设。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的创新药研发平台提供者——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展中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公司在快速发展期对融资需求很大,2020年,中国银行为公司提供了一笔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这笔信用贷款为全线上操作,短时间到账,及时化解了研发资金短缺的困境。”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计划未来5年为深圳地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累计提供综合金融支持不少于1000亿元。”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5月,该分行发布支持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与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建立直接对接合作,提供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一站式”定制化金融服务;通过股权、贷款、债券、保险、租赁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服务人工智能要素供给等,助力培育新动能。

在上海,农业银行推出高质量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十条举措”。“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农行上海分行先行先试,打造‘科技金融事业部—西岸联合科技金融实验室—农行上海徐汇支行—AI特色网点’人工智能产业链服务体系,提供算力采购融资、知识产权评估、政策辅导等一揽子定制化服务,有效促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浪潮涌动中,金融支持正成为推动“AI+”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走进位于四川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创力”)三期项目,智能化生产车间正全速运转——内层、压合、钻孔、电镀、线路、测试等20余道工序的精密制程环环相扣,一块块电路板在生产线之间流转。

随着AI算力革命和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印制电路板(PCB)市场正迎来需求井喷。英创力专注PCB制造领域多年,其总投资6.5亿元的三期项目已于2024年1月正式投产,产品涵盖IC载板、类载板、高阶HDI板、Mini-LED等高端产品。

然而,随着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投入加大,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激增。“仅电费和员工工资每月就需2000多万元,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采购压力也加大。”英创力财务总监对记者表示,作为出口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额度有限等问题一度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步伐。

如何破题?政、银、保三方协同的创新模式给出了答案。

2023年起,英创力与建设银行遂宁分行联合探索“信用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以下简称“信保贷”)服务方案。该模式以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单为依托,通过应收账款买断方式,将“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资金”。今年3月27日,首笔732万元“信保贷”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成功落地,成为遂宁地区首单此类业务。

“新模式既降低了银行风险,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建设银行遂宁分行工作人员介绍,“信保贷”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信用额度为授信基础,根据企业外贸订单动态匹配额度,授信灵活且额度上限更高。同时,还款期限的放宽进一步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信保贷”的突破,成为“政策引导+金融工具+保险增信”协同发力的典型案例。“政银保”协同模式也为当地出口型科技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融资解决方案。当前,遂宁市正着力打造千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PCB等领域已形成显著集聚效应。随着AI产业浪潮兴起,当地金融机构正深化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大产品供给、优化相关服务,以多元化金融工具助力产业链腾飞。

信贷资金,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