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揭牌:150名复合型人才蓄力 让金融真正“看懂技术、陪伴创新”

信息来源:上海银行       发布时间:2025-10-30       

10月29日重阳佳节,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成立揭牌暨首批产业赛道启动仪式在上银金融大厦成功举办。上海市经信委、科委、国资委相关领导,高校院所、投资机构专家,以及上海银行高管、员工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现场,上海银行董事长、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建忠与上海银行行长、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施红敏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研究院“为何建、做什么、怎么做”

顾建忠从“初心溯源、战略定位、实践期许”三个维度,解读研究院成立的核心逻辑。

在初心溯源层面,他坦言,拜访了很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处、科研院所、孵化器等,发现很多0-1阶段的“早小硬”企业普遍面临两道坎:“技术价值难被看懂”以及“长周期资金难匹配”。针对这两道坎,需重塑两个逻辑:“重塑科创企业风险评价逻辑、重塑科创金融风险收益平衡逻辑”。

为此,上海银行确立“做转化孵化的首选行,初创成长的陪伴行”愿景,推进“12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而研究院是体系落地的关键一环。

战略定位上,顾建忠明确研究院要站在国家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高度,发挥三大作用:输出专业能力,聚焦“卡脖子”领域出成果、提理念;支撑专业评价,重塑科技企业信用和风险收益逻辑;培养专业人才,让一线团队成长为“懂金融、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在实践层面,他要求研究院落实“前瞻性、精准性、操作性”:穿透技术表象看趋势,穿透产业链层级绘双图谱,穿透政策市场联动预判红利。最终目标是将研究院打造为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产业金融智库,成为赋能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全周期的“智慧伙伴”。

三大优势推动研究院落地

施红敏用“顺‘天时’、借‘地利’、聚‘人和’”,说明研究院成立的必然性。

“天时”方面,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进入“黄金期”。“地利”上,上海有“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双重优势,为服务硬科技企业拓宽了广阔舞台。“人和”则体现在上海银行干部员工踊跃参与筹备,外部专家、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上海银行近年科技金融成效显著。科技贷款规模近2000亿元,三年增长接近翻番,已在服务科创企业10-100阶段建立完善体系。“产业研究院的成立,正是我们在更早期0-10等阶段补足服务拼图,实现专业能力跃升的关键抓手。”施红敏表示。

他明确研究院近期要突破三方面:

建强产业认知体系,锚定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与上海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定期输出重点赛道白皮书,并最终转化为高质量服务科技企业的具体行动;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联合高校院所、投资机构和头部机构的行业专家,形成符合科技企业特性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式,让硬科技项目能跨越“融资鸿沟”;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针对企业不同阶段提供精准支持,让每一份金融资源都能精准嵌入企业成长的关键节点,实现“陪伴式赋能”。

启动会上,与会领导为外部专家、8位分院长及研究员代表颁发聘书。

上海银行还与金浦产投、道禾资本、德同资本、君和资本和维梧资本5家机构签署产业基金合作协议,启动8个战略赛道研究。

未来,上海银行将以研究院为纽带,凝聚“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力量,让金融真正“看懂技术、陪伴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为科技金融发展贡献“上海银行经验”。

上海银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