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8
2025年3月28日,建行上海市分行开发的“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正式发布启用,这是建行在科技金融上的新探索,“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获得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并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完成登记,获得官方确认。
黄浦江畔浪奔潮涌,建行上海市分行希望打造一个科技金融的综合枢纽。截至2025年6月末,上海市分行服务科技企业1.8万户,其中有贷户8088户,贷款余额从2023年初的不到500亿元,增长到2025年6月末的1693.5亿元,不良率一直低于0.3%。
一种全新视角 从企业生命周期到技术生命周期
科技创新,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和科技人才,围绕的客体是技术。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军坦言,做金融工作的,一般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多,包括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做科技工作的,一般关注技术生命周期多。“我们以前一说到支持科技创新,就是要支持创新创业、支持小微企业,结果是,我国科技企业数量很多但技术同质化内卷严重。技术生命周期的逻辑是,有了成果可以去创业,也可以转让给产业内企业去转化应用。围绕技术生命周期分工合作,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刘军认为,技术生命周期可以包括三个阶段,“从0到1”的样品阶段、“从1到10”的产品阶段和“从10到100”的商品阶段。
从服务科创主体来看,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都不缺信贷产品,但从服务技术客体来看,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技术的“从10到100”阶段,而“从0到1”和“从1到10”阶段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2023年初以来,建行上海市分行从企业生命周期向技术生命周期拓展,积极探索技术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理论。顺应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基础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有形生产要素向“人才、技术、数据”等无形生产要素延伸的新趋势,建行上海市分行树立从企业生命周期向技术生命周期突破的新视角,提出技术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的新命题,设计《支持科创“从0到10”金融方案》。
2023年底,《支持科创“从0到10”金融方案》正式发布,核心思想是呼吁从技术生命周期来进行金融资源配置,围绕技术的四个参与方——供给方、需求方、资本方、服务方,针对技术的生产、交易、使用3个环节,设计了4大类、18项产品。补齐“从0到100”金融货架,围绕“从0到1”科技创新、“从1到10”成果转化、“从10到100”产业发展的技术全生命周期推进综合金融服务。
对于技术提供方,有助力关键技术突破的“科技研发贷”;对于技术的需求方,有用于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买方信贷”“科技转化贷”;对于为技术提供资金支持的资本方,有“先投后股”科创企业集群贷款方案;对于技术服务方,有“平台建设贷款”“科创孵化贷”……
建行与“模速空间”的牵手,就是一个阶段性答卷。
2023年2月,建行上海市分行第一时间跟进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从园区的开发到建设再到落地升级,提供信贷支持超20亿元,助力打造最坚实的科创基地。2023年9月,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在徐汇滨江揭牌。在“模速空间”设立之初,建设银行即派驻专员、设立专属服务团队与孵化器工作人员共同服务园区内企业。隔年,建行上海徐汇滨江支行正式迁址至“模速空间”附近,为“模速空间”园区及企业进一步提供“零距离”服务。
大模型企业“算力投入高、研发周期长”是普遍的痛点问题。“模速空间”揭牌成立2个月之后,徐汇区政府发布了上海市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扶持政策,明确算力等各项补贴政策,进一步解决大模型初创企业资金投入大、算力需求紧、合规成本高等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痛点问题。
针对徐汇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开展服务方案创新。在政策出台的3个月后,建行上海市分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创新推出“徐汇大模型生态贷”并正式在“模速空间”发布,首创政府算力补贴、奖励政策、知识产权等多维度的增信体系,产品额度达10亿元。产品发布后获得热烈反响,在短短的28天之内实现贷款首笔投放落地,有力地支持了区域内大模型企业发展。
建行上海市分行整合多领域金融服务资源,落地“模速空间”企业年金服务,与园区内阶跃星辰、无问芯穹等重点创新标杆企业,深入讨论资本与AI的双向赋能奔赴。在信贷支持之外,通过产业链接、科创人才服务、住房租赁、企业年金服务以及个人银行服务等,形成一整套全面、立体的支持体系,建设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圈,为科技人才及企业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一套评价工具 从“技术流”到“价值流”
视角的转变就会带来评价体系的转变。
商业银行最为核心的经营内容是对企业进行评价并计量其背后的风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财务报表是非常核心的依据。但当服务对象是科技企业时,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就出现了——
科技企业,技术优先于资金。财务报表主要体现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表现,而科技企业往往投入期长、成长性强、不确定性大,财务评价相对于企业本身的情况,存在滞后性。对于尚未进入财务正回报期的科技企业,传统的财务“三张表”难以全面且客观地去评价,如何围绕科技属性为科技企业更加合理地扩额增信,评价“第四张表”,也就是科技创新表,是商业银行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2023年,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技术流”科创评价体系,推出“建·沪链”品牌,从“需求端拉动、供给端赋能、服务端增信、平台端加持”四个方面开发产品,实现了科技信贷余额快速增长。
但还不够。为了能够更好地评价科技企业技术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表现,就要以科技企业的技术生命周期“价值流”作为财务报表周期“资金流”的先行指标。
2025年3月28日,历经两年多时间打磨,上海市分行在“技术流”评价体系基础上开发的“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正式发布启用,获得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并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完成登记,获得官方确认。该评价体系通过引入总行定制化训练的DeepSeek模型,实现了技术全链条覆盖,全面助力“看懂科技产业、看懂科技企业、看懂科技人才、看懂科技成果、强化数智风控”,不仅为服务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坚实技术底座支撑,也大幅提升了科技产业金融服务效能。
该评价体系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7大维度,52个一级指标,X个明细指标,以科技企业技术生命周期“价值流”作为财务报表周期“资金流”的先导指标,多维评价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全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表现,同步配套上线科技产业图谱、科技人才画像,构建了科技产业生态的全景画像。该评价体系引入总行定制化训练的DeepSeek模型,AI生成科技企业“经营方案”,用于“市场经营规划、客户营销分析、信贷准入增信、授信评价评审和贷后风险控制”,为全行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发展科技金融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为科技金融行稳致远提供技术锚和压舱石。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沃兰特”)是一家成立近4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上海闵行龙湖淡水河畔科创园。沃兰特的低空经济故事吸引了中国建设银行。从成立到试飞首款机型,沃兰特展现了令世界惊艳的速度。然而,正如众多伟大的企业在创业历程中都会遭遇“融资难”的窘境一样,沃兰特也未能例外。
“我们曾一度资金非常困难。”沃兰特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表示,好在公司凭借安全、可靠、经济的产品,资深的传统航空业团队,以及行业领先的专利技术,赢得了来自银行、VC(风险投资)等众多资本的信任。
在与沃兰特的合作中,建设银行通过“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量化度量沃兰特的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转化为信用评价结果,从而为企业增信。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以科技服务科技”,以科技手段赋能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产业发展。
一个服务体系 从金融产品到全生命周期服务
科技金融需要一个生态,而非简单、独立的产品能够实现。建行上海市分行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商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希望能够成为科技金融的一个枢纽。
在这种设想下,建行上海市分行把企业全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时期,给予科技企业不同侧重点的支持。
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搭建“科技星坛”平台,撮合私人银行客户、创业投资机构与初创科技企业,培育天使投资,扶持初创期科技企业生根发芽。
比如,在2024年12月20日上午,建行上海市分行举办“建·沪链”科技星坛(第五期)——上海交通大学专场活动。上海交通大学6个科技创新成果参加路演,由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荐。活动还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推荐校友投资机构以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创业接力基金、临港生命蓝湾基金等18家专业投资机构,以及上海技术交易所等科创服务机构,建信信托等建行集团子公司。与前几期活动一样,本次活动吸引了多位建行私人银行客户参加。
当天展示的6个项目均属生物医药行业,有的专注于AI药物研发个体化肿瘤抗原疫苗,有的致力于精神疾病精准诊断,有的利用多模态AI蛋白质设计加速合成生物产品研发,有的专注于单细胞分选技术……投资人与路演企业就项目细节、市场前景、商业模式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下一步达成投融资及业务合作意向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行上海市分行致力发挥科技金融综合枢纽功能,服务“从0到10”支持成果转化。科技星坛活动旨在为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项目与投资机构、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交流平台,“让科学家变企业家”,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筹资渠道。同时“让私行客户变投资天使”,为高净值人士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和相互成就。
在成长期,建行上海市分行通过同业协同、认股权业务、投贷联动,赋能科技企业茁壮成长。
上海昊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临港新片区的科创企业,是一家专注于介入医疗器械CDMO服务的集团型平台公司,建行上海新片区分行从2023年开始与企业逐步建立合作关系,并为企业配备了善新贷的融资服务方案。随着规模扩大,企业一直有意向将股权授予高管、核心员工,使其成为公司股东以获得共享公司收益以及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权益,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又可以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但鉴于个人的股权投入一直没有找到融资方案,员工持股计划因此一直迟迟未能落地。
在取得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业务试点资格后,客户经理小叶踌躇满志奔向企业介绍产品,迅速开展业务准入申报,最终成功实现首单股权激励贷业务投放落地,及时给予认购持股员工定向信贷支持。
“这笔款项极大地缓解了员工的短期资金需求,确保了整个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实现,丰沛的金融支持对于企业稳定核心员工、激发创新活力很有帮助,我们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对我们公司发展很有帮助!”昊丰医疗科技的财务总监沈超激动地说。
据悉,2023年初至2025年3月末,建行上海市分行累计落地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40.55亿元,承销科创票据11期,发行规模196.12亿元,承销份额59.25亿元。
针对成熟期科技企业,建行上海市分行开发科技指数,发行ETF基金和指数联接基金,推进指数化投资,配套科技指数贷,助力上市科技企业市值管理,服务优质上市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2024年5月8日,建行科技(长三角)指数发布;2024年9月25日,智选创新价值指数发布。
“这是我们原创的指数,我们直接参与编制,也就是用我们的科创评价体系来确定筛选什么样的成分股。指数上市后,基金公司可以跟踪指数来发ETF基金,这对于纳入指数的科技企业而言是非常受益的,因为会有大量的资金买入它的股票,股价随之上升,科技企业再融资能力随之增强、流动性得到提升,科技企业并购、产业整合的能力也会增强。”刘军表示。
2025年2月17日,跟踪“智选创新价值指数”的“建信上证智选科创板创新价值ETF”正式发行。3月14日,该基金圆满结募,募集规模达14.36亿元。这个产品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建行科创评价体系全面融入资本市场。至此,建行上海市分行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商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