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锚定“数智化”战略再出发,
服务浦东开发开放展新颜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18       

“浦东正在不断创造第一,每一项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在位于上海市合欢路201号的浦东展览馆,一面由诸多LED小屏幕拼接而成的展墙,吸引着不少往来观众的驻足。屏幕上滚动播放着35年来,在浦东诞生的无数个“第一”。

浦东开发,金融先行。作为与浦东相伴而生、一路偕行的金融“旗手”,浦发银行是浦东开发开放在金融领域诸多“第一”的开创者——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只银行股,开创金融与产业资本合作先河,率先成立首家专注于技术/商业创新领域的科技银行……

三十余年来,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引领,让浦发银行成为共同创造“浦东奇迹”的金融生力军,展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就的“金名片”。

向潮而立

这是一个让整个上海沸腾的时刻——1990年4月18日,国家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新局面。

三年后的一个冬日,宁波路50号,在这座曾是“中国摩根”银行家陈光甫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门口,随着巨幅红幕缓缓拉开,繁体字样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门头展露而出,注册资本10亿元的浦发银行开张营业,现场掌声雷动,热闹非凡。营业大厅十多个营业窗口装饰一新,大厅中央,“为社会主义金融事业闯新路”的标语,分外醒目。

正是背负着这样的使命,一代代浦发人从此踏上砥砺奋进的壮阔征程。

新路怎么闯?向改革要答案。

彼时,我国正推动对外开放由南向北发展,市场化改革也有待向全方位生产要素拓展。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角色从“后卫”转变为“先行者”,浦发银行则成为“先行者”中的金融“急行军”。

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保税区、“C919大型客机”、洋山深水港、上海中心大厦、迪士尼乐园、特斯拉超级工厂、“爱达·魔都号”……在这些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印满了浦发银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探索者、创新者的奋进足迹。

90年代开创沪市银行“第一股”的创举,到如今以“数智化”战略深度重构金融肌理,30多年间,浦发银行立足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持续为中国金融改革输出创新样本。

浦发银行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抓手,不断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机制,迅速从一家地方性、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从单一银行逐渐成长为以银行为主体,拥有信托、基金、租赁、境外投行、货币经纪等多牌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2024年位列全球银行千强第19位。

改革者的脚步无止无息。近年来,浦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监管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向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成效斐然、韧性十足的成绩单——资产规模从1993年的87.54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9.46万亿元,增长1080倍;营业收入从1993年的3.37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1707.48亿元,增长506倍;利润从1993年的1.32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452.57亿元,增长342倍。

破浪远航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十六字方针,也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浦发银行30多年来开放发展的成长轨迹。

1994年3月,浦发银行在杭州成立分行,正式从上海走向长三角、走向全国,为发展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奠定了基础。

2010年,浦发银行引入中国移动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创金融与产业资本合作先河。

2011年,浦发银行成立香港分行,正式开启国际化发展进程。

2015年,在香港成立全资境外投资银行——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展环球资本市场业务。

……

30余年来,浦发银行秉持开放基因,透过浦东开放的新窗口,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不断探索跨境金融新路径。

上海自贸区是浦东开放发展的主战场。浦发银行与上海自贸区开放发展同频共振——2013年,伴随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同步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2019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设立,浦发银行同步设立上海自贸新片区分行,是新片区内第一家对应新片区管委会成立专属机构的商业银行。

目前,浦发银行已累计为近5000家企业提供了自由贸易账户服务,通过落地首批新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业务、首单资本项目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率先试点FT账户船舶管理结算服务等一项项“首单”“首创”业务,在自贸区这片金融改革试验田上深耕不辍,持续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尤其是近年来,浦发银行紧跟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依托集团化、综合化的服务优势,以及离岸银行、自贸金融、境外分行和海外投行等多平台的协同优势,不断优化对公金融、金融市场、财资管理、跨境托管等全场景产品服务,打造“跨境 +”服务生态圈,持续赋能浦东新区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贸易壁垒加剧的当下,浦发银行通过境外银团、跨境并购、跨境供应链金融等特色服务,积极助力中资企业拓展全球化布局。

某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存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国内存储行业龙头企业。该集团通过其上海自贸临港新片区子公司完成了对境外公司的股权收购。本次并购交易搭建了多层股权转让结构,需履行交易双方政府及监管审批等繁杂合规流程,对合作银行提出了极高的专业化、国际化要求。

浦发银行在短时间内为企业设计了包含跨境并购贷款、本外币一体化自贸账户结算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依托自贸试验区便利化政策,特别在跨境人民币融资选择、资金跨境流动、货币自由兑换等领域定制了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通过“投行并购”与“跨境”两大优势业务的高效协同,为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支持。

浦发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架设“全球联通桥”,截至目前,该行跨境金融业务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跨境并购业务展现强大竞争优势,境内外并购融资余额超2000亿元。

强力引擎

三十二年间,从深耕1429平方千米的浦江之东,到擘画驶向全球的金融航迹,整装出发、再出发……浦发银行书写的是一个在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的故事。

如今,赓续奉献担当、改革创新、拼搏奋斗的浦东精神,“新浦发”再次启航。

怎样以金融之力赋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如何破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怎样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面对一项项新的时代课题,浦发银行把握战略主动性,将锚点锁定在“数智化”上。

2024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开局之年。立足数字文明与金融变革的交汇点,浦发银行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构建了完整的“数智化”战略体系——深耕“五大赛道”,构建“五数”经营新模式,打造“五大体系”,实施“四大策略”,优化“三大保障”,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纲领,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与金融供给的互融共进。

从战略考量来看,“数智化”既是浦发银行对自身发展底层逻辑的一次重塑,也将成为助力浦东新区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一大金融引擎,成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一大助力。

科技金融位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五篇大文章”之首。浦发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数智化”战略的主赛道深入推进。

2024年5月24日,恰逢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启动十周年之际,浦发银行上海创新中心落地张江,并推出首个孵化器“张江创孵基地”,依托多年打造的科技金融生态圈资源,浦发银行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为科技企业搭建以金融为底座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是浦发银行在科技金融赛道创新服务模式的又一个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浦发银行推出了全周期、多融通、数智化、可定制的“浦科5+7+X”产品体系,以及“商行+投行+生态”“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出“科技雷达”智能工具,强力构建科技金融“科创生态圈”。截至2024年末,浦发银行服务7万多科技型企业、超7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科技金融贷款规模超6000 亿元。

唯新者立,唯进者强。作为上海国有金融旗舰企业,浦发银行将秉持“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初心,更加挺膺担当,更加奋发有为,以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全力服务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动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

浦发银行,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