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让数字化服务惠及千万家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05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之举。2021年10月,《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出炉,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深度融合。一幅数字经济的壮美画卷正缓缓展开。
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主动拥抱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金融力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实践过程中,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简称“交行上海市分行”)工作人员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要跑出“加速度”,更要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赋予原本冷冰冰的数字态度与温度,让市民切实享受数字化服务带来的红利。于是,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正在上海进行……
创新发展 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能级
一个大屏,就可以“观全行、管全行”?
这是交行上海市分行打造的经营管理“数字中台”。在这个大屏上,原本纸质报表上静止的数据变成了滚动的信息流,全行经营状态一目了然,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再加上自主研发的“生产监控可视化平台”及“智能安防系统”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正渗透到交行上海市分行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运营效率提升了,服务更要有态度。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交行上海市分行深入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践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力“双循环”新格局构造,交行上海市分行出台自贸区新片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和产品手册,持续落地包括FT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新片区首笔跨境投资款汇出、新片区首笔LPR人民币利率互换、新片区首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等二十余项自贸区市场和系统首单,并上线标准版“单一窗口”模块,客户数和交易笔数均排名市场第一。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3年来,上海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凝聚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在此过程中,交行上海市分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支点,积极配合打造长三角区域“同城化”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联合授信、产业链协作、异地抵押协作、转账零手续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为打破区域壁垒贡献交行力量。
同时,交行上海市分行也在推动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深层次融合。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交行上海市分行创新小微企业授信“0+N”模式,加强与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合作,落地“长宁园区贷”“普会贷3.0·信易贷”等6个区的园区贷项目,“两增”口径普惠贷款近两年增长超300%。作为上海首批长三角征信链上链试点金融机构,交行上海市分行还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在征信领域的互联互通,缓解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依托平台信息优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智慧赋能 品味城市数字治理的“人情味”
10月底,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交行“智易通”设备又升级了——轻轻触摸屏幕,按照设备提示完成身份验证,就可以轻松查询办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档案证明、出境入境等服务,非常便捷。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致力于打造‘交银e办事’,目前已经落地医疗付费、小微融资、抵押登记、电子亮证和‘绿能e充’5个‘一件事’。我们也专门成立‘大数据应用办公室’,希望进一步拓宽服务边界,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交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交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将触角伸向政务服务,对接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尝试让遍布全市的132家交行网点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政务办事大厅”。10月28日,“交银e办事·政务通”正式发布,全市网点417台“智易通”设备为市民提供业务办理、查询类服务124项,证照查询打印类服务608项,成功将政务服务延伸到了市民“家门口”,助力“15分钟政务服务圈”进一步完善。
一周过去了,“交银e办事·政务通”使用频率正渐渐升高。放眼未来,如何做精做细数字化转型,助力“一网通办”实现从“好用”向“爱用”“常用”转变,成为摆在交行上海市分行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
“破题的关键,仍在创新。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交银e办事·政务通’的相关功能,并根据市民反馈的意见进行升级改造,全面优化服务体验。”交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不过,当“数字化”遇上“老龄化”,跟不上节奏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为了填补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赶上时代的步伐,交行上海市分行没少下功夫。
番禺路支行地处富有人文气息和海派风情的新华路街道,老年客户占比70%以上。走进支行,以梧桐树为设计元素、暖黄色为主色调的环境温馨舒适。网点不仅配置适老物品,还设置“银发驿站”,并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让老年人“来得安心、办得舒心、感到暖心”。
据了解,目前,交行上海市分行以番禺路支行、鞍山路支行、田林支行、普陀支行4家“交银养老服务示范网点”为标杆,40家敬老服务网点为体系,全行132家网点敬老服务成标配,构建了多层次老年客群服务机制,全方位、全网点提高敬老服务水平。未来,交行上海市分行将持续推进建设老年友好型银行,帮助更多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进一步助力增加城市数字治理的“人情味”。
润物无声 数字人民币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没想到公司边上的包子铺居然也可以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太潮了。”市民黄女士说。她就职的公司位于浦东新区,上班早高峰时,包子铺的顾客络绎不绝。“以前还需要扫码,现在只要轻轻一贴就可以完成支付,效率更高了。”
数字人民币是以数字化推动金融业效率提升的“利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未来,数字人民币将扩大试点测试应用场景覆盖面,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显然,从老百姓身边着眼,去发现数字人民币更多的应用场景,势在必行。
在上海市商务委的支持下,交行上海市分行打起了小吃的“主意”。小吃,具有“小额、高频”的交易特征,非常适合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基于前期试点合作经验,交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餐饮类企业合作,在上海90家企业3600个门店开展“‘币’尝小吃,交行请”活动,其中就包括包子铺、牛奶棚、便利店等老百姓触手可及的商家。
另一边,刷数字人民币正成为市民支付健身费用的“新时尚”。打开“静安体育公益配送”平台,“数字人民币专用券”立刻映入眼帘。在平台内80余家静安区试点的健身场所,市民都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
“这其实是交通银行与静安区体育局联合进行的一次探索。除此之外,我们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开通数字人民币内测专场活动;也积极参与‘五五购物节’,实现重点商户支付受理环境全覆盖。最近,我们还与大众出行合作,成为上海地区首家在出租车上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的金融机构。未来,交通银行将携手各方,共同搭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形成健康生态,服务千家万户。”交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