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7-23
7月22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情况,并和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就外汇市场运行特点及趋势、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自贸试验区试点措施的复制推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为要点提炼:
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主要特点
第一,从总量的角度来看,涉外收支规模稳步增加。上半年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计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第二,从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看,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上半年,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273亿美元,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净流入态势。
第三,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第四,外汇市场交易活跃。上半年,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总计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第五,外汇储备规模稳定。
上半年,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第一,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外汇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没有明显升值或者贬值的单边预期,市场交易理性有序。
第三,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总体处于合理均衡水平,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逆差,与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大体相当。
积极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着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第一,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通过价格机制来促进市场供求平衡。
第二,持续优化外汇政策供给,深化外汇领域的改革和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第三,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坚决防范市场单边预期发散,严厉打击外汇领域的违法违规活动,切实维护良好的外汇交易秩序。
下半年,我国外汇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第一,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外汇市场稳定运行基础坚实。
第二,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稳固。
第三,我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提升,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运行稳健,总体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第一,货物贸易顺差变化与内外部因素有关。近年来全球商品需求增加,2020-2024年全球商品进口年均增长5.8%,高于2015-2019年年均0.7%的增长水平。我国出口增长加快,进口亦呈现增长态势。
第二,服务贸易更加活跃,逆差总体收窄。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收入同比增长13%,其中跨境旅行收入增长42%,外籍来华旅行热度提升;服务贸易支出增长2%,服务贸易逆差下降14%。
第三,我国投资收益逆差从2022年高位逐步回落。
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形成对外资产积累,国际收支保持自主平衡
近年来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扩大,主要是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增加,外资来华投资总体仍然保持净流入。
加强高质量外汇政策供给,促进外贸和外资稳健发展
第一,扩大贸易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和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上半年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70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1%。
第二,推进跨境投资和融资便利化。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部分便利化措施压缩50%业务办理时间。
第三,稳步拓展外汇展业改革成效。目前参与改革的银行总数达到22家,参与银行共评定一类客户2万多家,较2024年末增加23%,今年以来为客户凭指令办理跨境收支业务超2000亿美元。
多措并举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第一,便利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科汇通”)。境内科研机构在银行办理基本信息登记后,即可接收境外汇入的资金并使用。
第二,便利科创企业跨境融资。科创企业自主借用外债的额度统一提高到1000万美元,部分依托“创新积分制”优中选优的企业便利化额度提升至2000万美元。
第三,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与人民银行密切协作积极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在政策制定中体现本外币一体化思路。
在跨境业务流程中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
第一,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稳定宏观环境。
第二,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第三,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
计划将一批创新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更多自贸试验区
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试点。包括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等5项政策。
进一步推进跨境投资和融资高水平开放。包括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等5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