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8
随着500亿元保险资金在春节前快马加鞭投向股市,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启动,为资本市场新年开局注入了稳定性和发展活力。
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办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的具体安排。险资入市将带来多少增量资金?这些资金更加青睐哪些领域?如何疏通堵点卡点,让险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对此,记者采访了保险公司和业内人士。
千亿资金“跑步”入市
“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每年将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超过4.4万亿元。从保险资金运用来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目前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是9%,两项加起来是21%。“这反映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在投资长期方面的优势和决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肖远企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特别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
对此,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发声回应,表示将继续坚持着眼长远进行布局,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优势,努力把握权益投资机会,实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长期收益的“双赢”局面。
国寿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有大型金融央企和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国寿资产截至2024年底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近6.2万亿元。2024年以来,国寿资产强化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研判,始终保持信心,从中长期配置布局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成果。
人保资产表示,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和耐心资本经营理念,一方面,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强化产业研究深度,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领域集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产品工具,拓展投资模式,陪伴优秀企业成长,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与活力,助力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流入资本市场的险资将更青睐哪些领域?国寿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向,注重从国家战略部署中寻找“长期投资密码”,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产配置,推动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近期国内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利于海外资金重新认识中国,中国资产特别是科技资产估值体系将得到重塑,对权益市场形成正反馈效应。在此背景下,权益投资重点关注以下方向:一是受益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创新性、符合政策导向的科技蓝筹、科技成长资产;二是受益于稳经济政策加码,资本金充足、盈利能力强或盈利触底预期上升的核心资产;三是受益于中长期利率中枢下行,业绩确定性较高、资产收益率优秀、分红稳定的高股息资产。
“对于像险资这样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能够进一步长期稳定地支持包括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这轮政策从配置和激励两个方面给予了更明确的引导和支持,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认为。
险企布局私募基金
前期,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开展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已于2024年3月4日正式启动投资。
设立以来,鸿鹄基金实现了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25年2月7日,鸿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490多亿元,主要投资大市值、流动性好和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通过长期持有这类资产,进一步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推动鸿鹄基金二期扩募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国寿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鸿鹄基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积极探索耐心资本投资规律,努力形成可操作、可复刻的投资风格和策略,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这是长期投资的根本,也是鸿鹄基金设立的初衷。二是选择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买入并长期持有具备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三是在股票市场低迷、市场信心不足、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时坚定买入,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四是建立与长期投资相适应的投资考核评价体系。鸿鹄基金建立了符合长期投资的考核体系,将考核期限拉长。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第一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鸿鹄基金长期投资对提振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投资标的转向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备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公司后,股票市场质地好的公司也将得到市场持续追捧,进一步促进市场对公司质量的重视;而质地差的公司市场关注度将越来越低,逐渐退出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将得到持续优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股票市场波动。当投资机构的业绩考核拉长、股票持有期限变长后,股票的波动也将变小,从而带来股票市场总体波动率的降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推动力,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提升,将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
“我们对第一批试点,也就是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募集的500亿元投资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很有必要,所以我们将全力予以支持。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会比第一批试点更加灵活,基金可以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肖远企介绍,第二批试点的规模拟定1000亿元,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已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为520亿元。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让资金愿意来留得住
聚焦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举措,不仅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实施长周期考核,是推动保险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财政部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2023年10月,财政部就印发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分成了“当年”和“近三年”,两项各占50%的权重,从而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下一步,我们会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行修订。”廖岷表示,一是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将上述“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60%,从而使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考核周期更加适配长周期资金投资的周期,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资本属性。二是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通过长短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进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加大中长期投资力度,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三是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
增强资本市场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需要深层次的配套改革。国寿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构建资产配置策略时,主要从市场维度、负债维度、存量维度三方面进行考量。其中,市场维度主要考虑宏观经济趋势、国家政策导向、资本市场情况、各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等因素;负债维度主要考虑收益风险目标、偿付能力变化、流动性安排等要求;存量维度主要考虑存量资产特征、结构、期限等情况。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实施方案》对资本市场是一个较大的利好。同时,资本市场要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让机构投资的资金可以获得必要的长期回报。此外,要注意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