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开局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5-02-17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总体来看,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其中,贷款增长情况较为亮眼,今年1月5.13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4.9万亿元的高基数还略高一些,为年初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金融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董事总经理张文朗表示。

总量数据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速继续处于合理区间。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保持在8%的较快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贷款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债务发行提速也形成了重要支撑。”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今年1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净融资额近7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

1月末,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对此,董希淼分析认为,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后,形成的财政存款有所增加,这部分存款不计入M2,再加上理财分流、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1月份M2增速稳中略降。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融入的资金逐步支出后,转化为企业存款计入M2,未来M2增长有望加快。

信贷需求加速释放

对于1月份5.13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不少受访专家均表示超出预期。

“这得益于‘两重’‘两新’信贷需求加快释放。”某西部地区国有大行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明确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此外,消费市场也亮点颇多。春节期间,全国文旅消费热度十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66%、182%,相关消费信贷需求也在释放。

银行业人士提示,1月信贷数据较好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节前供应链和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都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会有所减少。从以往经验看,对于下个月数据,届时与1月数据合并观察会更为合理,可以熨平春节效应等因素扰动。

信贷结构亮点多

总量之外,结构方面的数据亮点颇多。“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融资需求不断上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成色更足。”董希淼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有市场机构调研发现,招商银行某分行今年向一家新材料公司发放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贷款1193万元,用于支持300吨光伏及半导体用碳化硅陶瓷制品智能制造一体化项目;浙江某药业有限公司历时4年自主研发的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于今年初投产,温州地区一家银行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融资,助推企业扩大产能并打开市场……这些案例都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缩影。

从金融统计数据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一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数据,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2024年,在供给和需求两端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显现,居民住房贷款需求企稳回升。《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了解到,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1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此外,市场机构测算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27日春节假期前,全国3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0城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19%。部分一二线城市楼盘春节也“不打烊”,网签成交量明显回升。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提供支撑。据某规模较大的农商行表示,今年1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发放笔数均同比增长超30%。

金融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