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1-13       

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411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金融委员会统筹协调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铿锵步伐。回望过去一年,金融改革蹄疾步稳,金融监管有效性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不断向纵深推进。有序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债券通”“互换通”直接入市运行机制、依法批准外资在华设立机构经营金融业务、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渐次出台,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有利条件并未改变。金融业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过去一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驶入“深水区”,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3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调整金融管理部门职责。具体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整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职责,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压实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空白,强化对金融活动的全方位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过去一年来,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职责划转、“三定”制定、编制调整、内设机构优化、省市分支机构挂牌、县域机构人员转隶顺利完成。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有力保障。通过机构设置调整和职责优化,进一步理顺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能,推动金融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相关职责,避免监管空白、监管真空,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

得益于更有效的金融监管,我国金融机构改革也进一步深化。11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获批,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通过持续改革,金融机构正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金融领域最为核心的改革之一。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7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四项重磅举措: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正式确立了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的主要政策利率。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随即,报出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降10个基点。自722日起,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隔夜品种为2.55%7天期品种为2.70%1个月期品种为3.05%3个品种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对卖出中长期债券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

业内专家表示,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招标方式优化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明示操作利率,是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重要体现,MLF利率的政策色彩有所淡化,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逐步理顺。

9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主要政策利率的功能,此次降息进一步印证了央行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改革方向。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逐步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奠定了基础,有效提升了实体经济对于市场利率下降的获得感。

经过多年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也在深入研究并持续探索中。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情况不同,金融服务方向各有侧重。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健全政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制定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方案,专门设立信贷市场司,针对各领域实际分类施策、系统推进。

具体看,科技金融方面,出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工作方案,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并推动落地见效。绿色金融方面,出台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金融方面,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举措,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至2024年末,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养老金融方面,延长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实施期限。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在政策引导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质效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2310月以来,人民币贷款新增19.0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9万亿元;企业和政府债券新增融资12.4万亿元;新上市企业中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92%,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565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5258亿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6638亿元。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

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繁荣。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举措,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路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优化“债券通”“互换通”直接入市运行机制,依法批准外资在华设立机构经营金融业务,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设立上海区域中心,推出“三联通、三便利”金融举措,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一年来,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持续提升金融体系竞争力。

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近4.43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249月,境外来华人员线下外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较2月份增长133%111%;超250万入境人员使用“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业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较2月份增长145%165%202459日,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宣布开业,这是继连通公司之后在我国开业的第二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418月,货物贸易人民币收付占跨境收付总额26.5%。中国债券持续获得境外投资者认可,外资机构积极来华投资、展业,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对外开放举措的认可。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是关键词。报告指出了接下来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具体任务:完善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目标体系、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支持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股票市场投资和融资功能相协调,拓宽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渠道。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监管。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做好重点群体支付服务。健全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推进香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完成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任务。报告中指出的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一系列细分任务,让下一阶段金融改革开放有的放矢。

业内专家表示,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接下来,要着力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