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通累计突破2万亿!大宗商品集中清算业务
以优质服务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上海清算所       发布时间:2024-08-0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上海清算所聚焦服务央行履职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双服务”目标,秉承“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发展理念,深耕大宗商品集中清算业务,持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机制,不断提供有温度、高效的市场服务,以优质金融服务夯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以专业优势助力大宗商品市场发展,

业务规模再创新高

赋能良性循环的大宗商品生态圈建设,清算通业务规模迅速放量突破2万亿。聚焦实体企业及地方政府“急难愁盼”,于20213月推出清算通,现已对接7家现货平台、29家仓储机构,服务近万家实体企业,累计承接覆盖化工、有色、黑色、农产品、新能源、油气6个大宗商品行业55个产品的现货交易近45万笔,累计清算金额超2万亿元,交割数量超3亿吨。自2013年起在场外衍生品市场搭建了对接多交易模式的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平台,服务630余家实体企业,累计清算金额超5600亿元。于2017年在碳市场首推上海碳配额远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长期推动金融机构参与业务,2024年至今业务规模较去年全年扩大超37倍,累计清算金额超1.8亿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跨境人民币清结算、碳排放权线上抵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研发以海南自贸港等国家重点支持区域为试点的清算通跨境人民币清结算服务,后续将视试点情况逐步拓展业务场景、行业品种及覆盖范围。研发广东碳排放权线上抵质押融资服务,以全流程操作线上化、信息数据化,解决传统碳排放权融资难点问题。

形成大宗商品集中清算业务标准,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识别大宗商品市场各主体各环节的潜在风险,通过制定准入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应对措施、实现系统交互,形成20项标准化要求,促进市场清结算制度规则统一,会同上海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协会推进对接清算通的仓储准入标准制定和试运行,通过标准建设引领大宗商品行业规范发展,支撑大宗商品领域的统一大市场建设。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以完善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支持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金融+科技”赋能大宗商品生态圈数字化建设,首创金融基础设施清结算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稳步推进建设线上化、互联网化的大宗商品衍生品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交易后处理效率低、信息展示不及时不透明等问题。基于清算通推出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有效助力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助力实体企业降本增效。通过下调部分产品收费标准、推出保证金对冲机制、延长清算费免费期等多项措施,为实体企业客户减免费用并节约其跨行支付成本超5000万元,其中9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创新推出清算通供应链金融服务,精准解决传统线下融资业务面临的中小微企业主体信用不足、贸易背景及资金用途真实性难以把控等痛点难点问题。

坚守“大服务”格局,

以健全体系提升市场服务温度,

贯彻落实“十项行动举措”

以多层次制度、培训、调研及反馈体系打造服务闭环,做实响应市场需求的“后半篇文章”。建立完善的业务文件库,覆盖清算通、衍生品、碳金融等不同业务,囊括上海清算所、银行、现货平台、经纪公司等多级体系的业务制度、操作手册、宣传材料和常见问答等。建立面向实体经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提供会议、沙龙、培训、宣传等市场投教,年均参会/培训30余场、受众60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市场满意度调研,广泛收集参与主体对业务、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时予以反馈并推动优化,根据市场反馈落实清算通一户多签、延长清算通运行时间等。

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未来,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

健全服务长效机制,

探索期现联动新模式,

促进大宗商品市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业必须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下一步,上海清算所将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着力建设服务于实体企业大宗商品现货及衍生品资金清算、风险管理、融资和定价需求的境内外连接、期现联动的大宗商品综合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各项业务稳健运行,积极稳妥提升大宗商品集中清算业务服务质效,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清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