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消金锚定新市民金融需求
提供贯穿生命周期服务

信息来源:中新网上海       发布时间:2023-07-13       

干净整洁的街道、拔地而起的高楼、24小时响应的外卖、以及在鱼肚泛白的清晨,用香气叫醒“打工人”的早餐店……这些看似平凡且理所当然存在的背后,却有一群为生计奔波,同时丰盈城市血肉的异乡者——新市民。他们迁移到城市,成为城市的“主动脉”之一,渴望融入、渴望梦想实现、渴望异乡从此是家乡。

为提升新市民整体归属感与获得感,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新市民,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缓解住房困难。2022年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结合不同地方新市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强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给新市民带来更多的服务。在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组织机构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并付诸行动,让新市民真正扎根于城市,从容前行。

其中,位居消费金融机构第一梯队的兴业消费金融,积极落实政策号召,紧跟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于2022年制定印发了《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关于服务“新市民”金融需求的行动方案》,立足“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提供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致力让新市民“此心安处即吾乡”。

居安心,助新市民稳“扎根”

从“新市民”到“市民”,把他乡变家乡,城市与新市民“双向奔赴”的过程,无非是“成家”和“立业”,家成业就才算真正落地生根。而由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布的《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数据表明,七成以上外来务工人员组建家庭,承受着生活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

兴业消费金融推出的“立业计划”正是为了双管齐下地帮助来到大城市打拼,却因囊中羞涩、举棋不定的年轻新市民渡过暂时的经济困境,从而安稳“扎根”城市。一方面,“立业计划”为应届毕业生和年轻白领提供安居租房的贷款支持保障,解决“居不易”“租不易”的难题,帮助其在大城市顺利“安居”;另一方面,通过为其提供职场培训、日常消费等金融支持,减轻新市民初入职场的资金压力,帮助他们拓宽职业梦想的晋升通道,达到“乐业”目的。去年11月,“立业计划”入选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的“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截至2023年5月末,“立业计划”推出以来已为近24万名客户提供了贷款支持,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7.38亿元。

另外,针对新市民子女在高等教育求学路上面临的困难,兴业消费金融紧贴需求打造“兴才计划”并成立涵盖勤工助学、技能培训和就业实践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兴才励志基地”,将“扶困”与“扶志”有机结合;针对新市民日常生活消费,“家庭消费贷”覆盖家庭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切实为其城市生活消费提供金融“及时雨”。八年来,兴业消费金融已累计为超过1800万户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超过2800亿元,展业区域现已覆盖全国50余个主要城市,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

用放心,安全赋能城市“新”生活

实际上,目前新市民金融服务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首要一点就是新市民征信信息缺乏,信用风险成本高,较难享受传统金融服务。

针对这一痛点,兴业消费金融一方面坚持八年如一日“亲核亲访”“送贷上门”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客户经理走遍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在深入了解新市民客户需求后,为之送上纯信用、无担保的分期贷款服务及专属的服务方案;另一方面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在业内率先制定“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利用扎根基层的优势,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持续提升客户风险画像准确性与完整性,大幅提升服务效能与审批效率,为新市民带来安全、便捷、精准的金融服务体验,给足他们在城市勇敢追梦的底气。

此外,由于“新市民”群体金融知识相对薄弱,防骗和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足,兴业消费金融深刻意识到在为“新市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以知识赋能“新市民”,面向其开展金融科普,赋能其识别与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加强“新市民”金融意识的服务工作。为此兴业消费金融大力开展新市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组织各事业部员工深入到社区街道、蔬菜批发市场等金融风险高发、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的新市民群体中,为新市民送上实用的金融知识和防诈技巧,着力帮助新市民群体提升金融获得感,全面深入推进新市民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未来,兴业消费金融将坚定践行金融为民使命,牢记普惠金融初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服务普惠金融事业,进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以三亿新市民群体用得上、够得着的金融服务积极为美好生活赋能。

兴业消费金融,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