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问题关乎小微企业的活力与发展。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59.7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3.60%。
从数据来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已有相当规模。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为其“输血”“造血”,还要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从追求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
首先,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第一步,解决小微企业的首贷问题是关键。所谓首贷户是指从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次获得贷款的客户。要推动银行通过技术手段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征信“白户”以及缺少抵押和保证担保的客户群体,持续拓展首贷户。
要让金融科技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监管部门要持续巩固我国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优势,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鼓励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面评估客户资信情况,更多推广线上申请审批,推出丰富多样的信用类贷款产品,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可得性。
其次,要防范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发生的不合规、不合法行为。银保监会日前对几家金融机构开出共计近4亿元的巨额罚单,其中一项违规就是将其他贷款纳入小微企业统计口径等,导致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数据不真实。
最近一段时间,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较快,要警惕普惠小微贷款被挪用、被套用的情况。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对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的正是现实中一些银行依赖贷款中介完成普惠小微贷款任务的情形。过低的利率会影响整个普惠金融的生态,也会对中小银行发展空间形成挤压。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数据安全。金融数据安全事关国家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微企业来说,金融数据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安全,银行机构要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切实保障金融信息安全。
应该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银行机构要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千千万万遍布各生产环节的小微企业,它们是畅通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银行机构赖以经营发展的业务伙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银企双方共赢,值得期待。
上海金融门户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其信息来源注明“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其版权属于“上海金融”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上海金融网站”。
2.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