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各方本币使用基础日益坚实 一季度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04-17       

作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一季度,中国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同比大幅增长,贸易投资本币使用水平持续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经贸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各方本币使用基础更加坚实,未来将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为中国及相关国家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

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7%;中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45%。

马来西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立足于中马跨境贸易投资需求,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一道,共同为双边本币结算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提升双边贸易投资本币使用水平。

2014年,两国央行签署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次年授权中国银行(马来西亚)担任吉隆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记者从中国银行(马来西亚)获悉,该行通过提供授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亿纬锂能、蔚蓝锂芯、旗滨玻璃、冠宇电池等一批蕴含新质生产力的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开拓市场。

为培育壮大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国银行(马来西亚)还先后与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巴生西港(Westport)等马来西亚行业龙头合作,为其提供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并撮合这些企业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开展合作。

近年来,中柬经贸合作往来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也是柬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及重要的旅客来源国。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与柬埔寨国家银行的沟通交流和货币合作,推动出台鼓励双边本币使用的政策,跨境结算规模增长迅速。

2023年,柬埔寨国家银行与银联国际签署合作备忘录,就两国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银联用户可以通过扫描KHQR二维码,向在柬的约180万家商户进行支付;柬埔寨居民将能使用Bakong钱包在中国和全球使用银联二维码的商家进行支付。

当前,我国正持续推进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为中国及相关国家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与越南国家银行的指导下,银联国际与越南国家支付公司(NAPAS)、中国工商银行、越南外贸银行在河内联合宣布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共同推进中越两国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跨境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