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3-10-07
“住在这里,我很开心。”施奶奶是太保家园上海普陀社区的首批入住居民之一,一入住,社区为已经四十余年没有弹琴的施奶奶送上惊喜,请来专业老师让施奶奶重拾年轻时的爱好。钢琴时间现在成了施奶奶每天最期待的事。
9月28日,太保家园普陀社区试运营近一个月后,举行了温馨的开业启动仪式,标志着中国太保三位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在颐养、乐养之后,面向高龄长者失智失能的康养服务全面落地。
打造一站式康养服务特色
太保家园普陀社区是中国太保首个投入运营的、以康复护理业态为主的养老社区,主要面向高龄客群,通过成熟的整合型照护服务体系,为长者提供一站式康养生活解决方案。社区为认知症长者、半护理长者、全护理长者规划适老化的居住空间,以“医疗+康复+护理+照护+营养+文娱”为主线,将风险筛查、疾病诊治、慢病管理融为一体,为入住长者打造多层次、专业化、设施与人才“软硬兼备”的康养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长者健康。
社区拥有一支由内科医生、康复医生、中医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专业团队,除了定期为居民提供巡诊、评估、问诊、治疗等服务外,还针对一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提供药浴、穴位经络按摩等多项中医治疗服务。普陀社区还搭建起包括康复评估、计划制定、内容开展的全流程康复体系,配备了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的康复设备,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组成的专业资质团队为长者服务。
此外,太保家园普陀社区还与华东医院签署了医养联合体协议,在华东医院设立医联体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医护人员,为普陀社区转诊来的病人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大型检查、住院、会诊、手术,同时妥善安排由普陀社区转来的急诊病人。
营养方面,与曾在华东医院担任了17年营养科主任的孙建琴教授及其团队共建“孙建琴营养专家工作室”,打造专业营养师团队,全面聚焦老年营养学,针对老年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以膳食形态帮助长者进行健康餐饮调理。
“定制化”全方位呵护长者
试运营期间,普陀社区已经迎来首批10余位入住居民。社区为每位入住居民定制了有针对性的医疗、照护、营养、康复、社工和护理计划,大到入住社区的长期愿景,小到每日作息、饮食、清洁、社交娱乐细节安排,上到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计划步骤,下到护理床的档位设定和老人的音乐偏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批入住者之一的李奶奶,入住普陀社区前,由于后背肌肉力量不平衡,接受康复治疗前无法独自完成坐、站,无靠背状态下座位平衡只能维持1分钟,有保护状态下仅能维持3秒站立,且无法通过使用助行器步行。入住普陀社区后,通过康复治疗,李奶奶已经可以在监督下完成单独坐站训练,通过使用助行器可以维持站立1分钟,后背肌肉僵硬处得到显著缓解,情绪经过专业疏导也从最初的抗拒入住变得积极正向。
除了最大程度通过专业设施、贴心服务为老人健康赋能,太保家园普陀社区还最大程度结合居民原本的性格、爱好及生活习性,定制多姿多彩的活动,帮助长者以愉悦舒缓的方式适应社区养老生活。此前一直独居的仲奶奶,在社区照护师“小朋友”的呵护和其他长者“大朋友”的陪伴下,倍感快乐充实,甚至当女儿希望接她回家过国庆长假时,仲奶奶都表示更愿意住在社区。
特殊关爱认知症长者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据统计,上海市社区老人认知障碍比例11.44%,意味着10位老人中至少有1位存在认知障碍,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已成为上海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要求,普陀区自2019年开始就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平台建设、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等探索。
认知症照护也是太保家园普陀社区的重点及特色服务内容之一。普陀社区已搭建认知症照护单元友好场景,整合多学科照护团队,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为认知症老人开辟“记忆花园”,并集早期诊断、缓和治疗和优质护理于一体,提供人性化、有尊严的贴心照护。社区聚焦家属最为关切的情绪、饮食、睡眠三大重点问题,在常规的医疗、护理、营养和康复计划外,为老人量身定制了心理护理计划,通过音乐疗法、宠物疗法、玩偶疗法以及日常陪伴等,舒缓老人情绪,以专业且全程的照护让老人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提高。未来,普陀社区还将与太保蓝公益基金会携手合作,围绕“守护记忆”公益项目,建设认知症友好社区,不断探寻认知症老人照护的最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