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这家保险业巨头闯出了一条怎样的创新转型之路?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2-09-23       

打造新时代保险业转型标杆,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面旗帜。

对保险行业而言,过去五年是直面行业新旧周期变化转型的五年,压力和挑战巨大,能否实现成功一跃,事关未来长远发展。

回望过去五年,中国太保人共克难关,闯出了一条中国保险企业转型的新路,集团规模、价值、效益持续提升,连创新高并始终位居行业前列。

从2021年全年数据看,公司克服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共性难题,实现营业收入4406亿元,较2017年增长37.7%;实现净利润268亿元利润,较2017年增长82.3%;总资产19461亿元,较2017年增长66.2%,集团客户数1.68亿人,《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从2017年的第252位升至第158位,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打造了新时代保险业转型的标杆,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面旗帜。

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善作善成。得益于中国太保优异的转型成绩,完善的公司治理,以及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撑国家战略中的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日前举行的2022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中国太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庆伟获评“2021-2022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

正如孔庆伟所言,这份荣誉属于全体太保人,其背后蕴含的是太保10多万员工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的不懈努力,是中国太保30余年专注主业、进取担当的不懈追求。

一 闯出一条特色转型之路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太保更像是一头“心态年轻的大象”。面对行业逆周期挑战,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保持守正的坚定与创新的激情,持续深化关键领域转型突破,推动长期能力建设。

2017年,中国太保在业内率先启动实施转型2.0,确立“三最一引领”目标愿景,聚焦“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五大领域全面发力,持续推进人才激励长期化、投资管理专业化、健康服务平台化、科技创新市场化、公司治理现代化,实现销售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的转变,经营业绩跨上全新台阶,客户基础有效夯实,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大健康”“大数据”“大区域”三大战略从顶层设计进入加速施工,“太保服务”能级全面增强,公司以转型的“进”,收获发展的“稳”,走出了一条具有太保特色的转型之路。

在大健康领域,中国太保精准洞悉客户需求,有序落地大健养发展蓝图。2018年以来,中国太保以老龄化进程中催生出的健康养老需求为突破口,规划“南北呼应、东西并进、全国连锁、全龄覆盖”的养老社区建设路径,实现养老产业“东西南北中”全国投资布局,在长三角、环渤海、成渝及中部地区11个城市落地12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项目,开工面积71.6万平方米,总床位逾1.2万张。目前,成都、大理、杭州3个社区已正式开业并受到入住客户的广泛好评,进一步丰富了健养服务体验场景,助力“保险产品+康养服务”生态圈的构建。

同时,与红杉中国、瑞金医院等顶级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筹建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推出“太医管家”自有健康服务品牌,依托线下400人的自有医生团队,为客户提供线上问诊和药品配送服务;参股广慈纪念医院,布局高端医疗;成立规模超过百亿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广泛布局……

以科技赋能保险,迈出坚实步伐。这几年,中国太保积极探索“管、研、用”分离的科技治理架构,设立集团数智研究院,成立太保科技公司,积极开展前沿技术预研和新技术应用创新孵化。加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罗泾数据中心建设投产,正式形成两地三大中心的数据中心布局,中国太保云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持续推动集团科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核心系统自研比例提升到40%。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中国太保现场发布的一系列创新科技成果备受外界关注。其中,数字保管箱应用区块链技术来保障个人数字资产安全,是不限于保单、数字藏品等个人数字资产的安全池;2022WAIC纪念藏品围绕未来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主题精心设计,切入中国太保品牌形象元素,为客户打开了元宇宙体验之旅。

2019年以来,中国太保以“打造卓越服务供给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构建起以“责任、智慧、温度”为标签的太保服务品牌,全力提升竞争软实力。譬如,设立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建立起从集团到中支的四级“服务官”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强化服务管理,推进全系统800名管理者以“服务官”身份走近客户。加快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差异化、多层次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体验,关键客户旅程交互型NPS显著提升,服务客户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

在中国太保的特色转型之路中,GDR上市书写下重要一笔。2020年6月,中国太保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沪伦通机制下多个发行记录,成为首家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凭借GDR的顺利发行,公司实现融资与融智的统一,成功引入瑞士再保险等优质的基石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有效推动了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成为上海重要的对外金融“名片”。

“金融向善”彰显责任担当

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中国太保充分发挥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功能,坚持金融向善,把握客户需求,深耕主责主业,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

中国太保始终将助力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扛在肩上。支持首台套、新材料开发,为“雪龙2号”等国之重器和中芯国际等重点企业提供保险保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仅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入已超500亿元。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和五大新城建设;发力大湾区,开展关键领域投资布局,设立太保寿险香港公司,推进香港、内地保险产服融合,以“保险+科技”赋能区域一体化;服务京津冀,深化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产城合作。

重大国际展会舞台上,也总少不了太保身影。中国太保是服贸会、杭州亚运会、第十届花博会等重要展会、赛事的保险服务合作伙伴。2018年以来,连续为4届进博会和3届服贸会提供综合保险方案和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累计保额超过3万亿。就在9月16日,中国太保与进博局签署新一轮三年合作协议,成为第五至第七届进博会核心支持企业和指定保险服务商。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近万亿元风险管理与保障,推出“海外无忧”境外人员安全保障等专属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

在脱贫攻坚现场,中国太保聚焦“三区三州”深贫地区等重点区域,不断深化具有太保特色的保险扶贫长效机制,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600余万元,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约762万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3.08万亿元风险保障;“防贫保”已覆盖全国1150个区县,提供保险保障金额超过33万亿,惠及超过亿级人口,累计提供救助金额超过16亿元,扶真贫、真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坚持走“产品+技术+服务”创新道路,创新助农惠农强农方式,聚焦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新产品3615款,覆盖品种近240种服务,3750个三农服务站遍布全国。

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上,中国太保持续发力。大病保险、补充医保和长护险覆盖近1.5亿人,积极推进惠民保“一城一策”,参与全国35个城市的惠民保项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上海推出首款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该产品上市首年,有超过739万上海市民参保,创全国惠民保首年参保人数之最,成为行业标杆。

同时,在碳中和、疫情防控等方面,中国太保勇担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譬如,建设2000亩三江源公益林,打造守护“中华水塔”的绿色屏障。2020年,中国太保启动三江源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东门户——青海省共和县植树造林。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和员工、营销员、客户等共向当地捐款3330万元,建设生态公益林2000余亩,树木总数达到12万株,成为金融企业参与三江源保护的典范。

中国太保已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2000余亩公益林,书写金融企业参与三江源建设的典型范例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太保在做好自身防控和稳定经营的基础上,全面履行控疫情、保生产、促发展的社会责任:第一时间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民警、辅警、驻村干部、志愿者、方舱建设者、保供“骑士”、新闻工作者、企业客户等免费提供或扩展新冠保险责任;快速推出风险保障解决方案,向省市级政府及相关单位递送支持函,助力各地企业复工复产;为重点药企提供保险保障,切实支持新冠疫苗研发;向公众推出“太医管家”免费无限次线上问诊服务,为客户提供慢病送药到家直付服务和非接触式“云服务”和远程就医协助服务,满足客户足不出户的服务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组织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强支持。

三 坚持做实的事、难的事、对的事

近年来,中国太保坚持做实的事,做难的事,做对的事,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管理体系,有效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战略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以健全、高效的内部管理引领集团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2017年,按照中央加强国企党建工作要求,中国太保率先在上海市管企业中将党建条款纳入章程,持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经理层经营管理的责任分工。通过国企基因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优化决策体系和决策能力,实现“党建增信”的效果。

一个更加优化的董事会结构,方能催生更加优质的公司治理。以GDR发行为契机,中国太保新一届董事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股东董事方面,瑞再集团派出了CFO,依托瑞再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中国太保的保险专业化经营能力。14名董事中仅有2名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占比高达86%,为上市同业中最高,形成了对管理层的有效制衡和监督。5名独立董事通过丰富多样的渠道选聘,具有极高的专业度和市场公信力,为科学决策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积极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治理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中国太保积极引入ESG管理理念,确立集团董事会作为ESG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将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变更为战略与投资决策及ESG委员会,协助董事会负责ESG相关工作。专委会对标国内优秀实践,做好ESG管理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愿景和主要原则,完善管理架构,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经营环节,从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监管的引导和规范下,保险行业加速回归保障本源,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此,中国太保强化风控一体化新模式,持续推动风控合规队伍和管理平台建设,通过管理制度和工具,把诚信守法内化为行动自觉和价值追求,建立形成业务一线、合规纪检内控部门、内部审计“三道防线”,强化全流程管控。推动财务数智化建设,七大基础财务流程全面纳入集约化管理,加大资金池管控力度,提升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强化基层制度和标准建设,补足基层风控短板,公司主要业务板块风险综合评级保持最高等级A类,筑牢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实防线。

如果说,转型让中国太保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坚守“红色初心”则是促进基业长青的法宝。

孔庆伟表示,党的领导是中国太保的红色基因,是独有的政治优势,更是国企的发展优势。中国太保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抓党建从工作出发、抓工作从党建入手,用“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创新共赢”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用“坚守价值、坚信长期”的理念引导正确业绩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保险业,金融服务,中国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