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1-22 [打印本页] [纠错]
来信日期:2024年11月4日
信件内容:尊敬的上海金融管理部门领导:
我是一名汽配公司企业主,前些年将业务拓展到境外,跨境金融是日常刚需。近年来,受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安全形势恶化影响,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汇率风险日益增大,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我们能做的,自己在成本控制和跨境资金调配等方面已经做了。我们不能做的,在银行端。我感觉业务流程上还是偏繁琐,产品还是不够好用。
一是境外汇款流程较为复杂。我向境外合作商采购,需要向银行提交一系列可以证明交易为真的材料,供银行审核办理跨境汇款。有时候还需要境外方提供额外补充材料。如果中外时差较大,收集材料往往超过网点营业时间,就要等到第二天再审核。经外国银行处理,又要过一两个工作日,境外方才能查询到这笔汇款。如不巧遇再到外国的非工作日,最终收款时间那就更长了。
二是银行远期结汇业务有待优化。向境外销售汽配成品时,生产、运输加上买家收货、验货到最后打款,往往是合同签订一个季度甚至半年后了。为避免期间外汇汇率波动而给企业带来损失,银行提供远期结汇业务,约定以对企业有利的汇率执行。企业缴纳违约保证金,若正常履约银行可赚取服务费和汇率差等,此时是双赢。但部分国家汇率波动过大,企业需要支付大笔保证金。如,与驻泰企业交易时,保证金达订单金额的20%。虽然该业务避免了汇率波动影响,但也占用了本就有限的现金流,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我心中好的跨境金融产品,就是要简单、好用,能帮中小企业省时省力。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应当能做得更好。
对此, 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 建议提高银行业务自动化水平,助企业赢得宝贵的时间。减少时延、提高效率,能降低时差对境外汇款的影响。一方面,可否进一步依靠金融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银行尽快实现资金跨境支付自动化处理,延长对企业跨境支付等业务的服务时间,实现跨境资金近似实时的调拨。另一方面,银行也可以通过一些类似数字身份认证、电子识别等方式,加快所需的真实性审核,减少企业跑银行的次数,甚至“只跑一次”。
2.建议银行与相关方面共创新型金融产品,为企业降低风险提供支持。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务的联动,开发比如更好实现汇率避险的专门担保产品。也可在现有远期结汇业务中,引入第三方对企业履约行为进行担保,银行在风险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保证金存款的金额,并可以提供一定费用补贴,帮助企业降低外汇风险管理成本。
回复单位: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回复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处理情况:您的来信收悉。您来信建议优化完善跨境金融服务。您关于银行业务自动化水平、开发新型金融产品等建议部分采纳,将在后续政策制定中予以参考吸收。感谢您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特此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