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发债主体信用评级趋严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08       [打印本页][纠错]

在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压力之下,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较往年来说变得十分谨慎。

据天风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7月2日,在有存续债的4700多家发行主体中,有3506家在2021年披露了评级情况。

和以往相比,今年上半年评级及展望上调的主体数量锐减。今年年初至今,评级上调的主体仅20多家,相比2020年全年的289家大幅减少,即使与2020年同期相比也明显偏少;而且评级公司对展望的调升同样谨慎,今年年初至今,仅有3家发债主体评级展望被调升。

“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以来,评级被上调主体数量远低于被下调主体数量;与去年相比,被上调主体数量大幅减少,被下调主体数量相对增加。”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介绍。据统计,今年年初至今,合计有90多家主体评级被调降,38家主体的展望被下调,这一数据已超过去年全年下调数量(30家)。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发债主体信用评级被下调,包括被连续下调或者一次下调多级。首先这与其自身经营恶化、盈利能力弱化乃至亏损有很大关系。资本充足率下降、偿债能力下降会直接导致评级下降。其次是因为资产端信用风险暴露。再次则是因为股东信用风险暴露,支撑偿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强。

“在信用评级区分度不高、AAA等级主体多次发生违约的情况下,国内信用评级体系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孙彬彬表示,“但是考虑到现实存在的诸多约束因素,在今年跟踪评级时保持了大体平稳、略有调降的态势。”

今年3月份,央行会同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起草《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制定实施方案,逐步将高评级主体比例降低至合理范围内,形成具有明确区分度的评级标准体系。

“出台征求意见稿,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力度等,均是为了规范信评机构行为,帮助投资者对信用债进行风险识别和定价,提高市场效率。”红塔证券研究所宏观助理分析师孙永乐表示,在政策的引导下,信评机构自然会主动调低那些评级虚高的发行人评级,从而降低潜在风险。后续,随着国内信用评级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信用主体的评级分布也会更加平衡,高评级集中的现象预计会有所改观。

上海金融门户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其信息来源注明“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其版权属于“上海金融”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上海金融网站”。

2.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