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国银租赁:“逆行”凸显风控和经营能力

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5-14       [打印本页][纠错]

苏伊士运河,全球航运要道,因3月末“长赐号”货轮的一次搁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严重影响,受到世界瞩目。

此前,受疫情蔓延影响,全球的船舶航运业在2020年遭遇重创,而由于全球90%的贸易要靠航运,因而船员这个群体常常被称为国际贸易领域的“关键先生”。据国际航运商会预计,截至2021年1月,受各国的疫情防控影响,有超过30万船员被迫滞留海上。不为大众所知的是,这些滞留海上的30余万“关键先生”中有很多已经连续工作17个月,远超业内船员合同惯例。若无法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受疫情影响的船员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将对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据国际海事卫生协会研究数据显示,平均每5艘船中就有1艘船因船员健康问题而被迫改变航线,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68亿美元。

作为船东,国银租赁的“CL LINDY”轮就面临着这样的危急情况。

“严重的超期服役对船员造成巨大心理和生理压力,随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紧急关头,公司的管理层决定要不惜代价寻求一切可行方式,安排旗下所有船员尽快换班。”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国银租赁的工作人员感叹道,“疫情期间,船员换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的角色只是船东,船员换班必须得到承租人、船管公司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繁杂的沟通协调,去年10月,国银租赁在苏伊士运河对“CL LINDY”轮实施了全船换班。

不仅是“CL LINDY”轮,国银租赁还协调了“CL YANGZHOU”轮在泰国卸货后,对船员进行顺利换班;另外由德国航运企业奥登多夫(Oldendorff)长期承租的“CL EDI”轮等,由国银租赁经过多方协调主动让利租方,将船员们接回了中国。

国银租赁总裁彭忠直言:“安排船员换班,一方面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的安排;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主动防范航运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长期在专业领域构建的强大资源调配和体系化协作能力的支撑。”

随着近年来中资的金融租赁公司通过船舶租赁参与并布局全球航运市场,作为船东,面对此情景,大型的金租公司不仅需要对现有的船舶租赁进行合理的业务调整,以应对市场突变,降低风险;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也在主动履行船东责任,积极协调、多方斡旋。

业内专家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出于人道主义安排船员换班休息,也是在行业低谷时的反向投资,从而在行业强劲反弹时获得远超对手的人力资源和信用资本。

可以说,“逆行”救助船员是中资金融租赁公司承担应尽之责,在航运市场逆势前行的一个缩影。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尽管长期以来全球的航运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但紧跟航运强国的建设步伐,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金租公司积极“走出去”布局船舶租赁业务,谨慎研判不同船型的市场需求,多措并举把控风险。

把握转瞬而逝的市场机会,包括国银租赁在内的金租公司积极利用全球航运低迷的时间窗口,精准实施全球船舶租赁战略布局。

可以看到,疫情期间,全球航运一度出现停摆,国内外新造船市场和二手船市场一度降至冰点。为了自保,各国船东纷纷采取延期接船甚至弃船策略。有业内人士坦言,延期接船无疑会使本已经营艰难的相关造船企业雪上加霜。

但作为船东,中资金租公司并未暂停新船的订购和交接。近一年多时间里,交银租赁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造船签下了4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国银租赁按期分别从5家国内船企接收19艘散货新造船,并完成了8艘21万吨散货新造船项目的合同签署;工银租赁相继接收了外高桥造船建造的21万吨散货船系列首制船“信·青”轮和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信·沪”轮。

彭忠表示,“逆市”接船,既饱含坚定支持‘国船国造’的初心和勇气,也体现出租赁公司对国际航运市场趋势专业研判和风险管控的底气,同时,这也是公司自身优化船队规模结构、实施全球船舶租赁战略布局的必要举措。

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国经济稳定恢复与全球疫后复苏预期,推动了干散货航运市场强势反弹,国银租赁在疫情期间舍利接收的新造船全部扭亏为盈,利润大幅增长,熨平了前期业绩的波动。据年报数据显示,其船舶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收入共计17.8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而利润率较高的船舶经营租赁,其年度收入增幅高达25.9%。

业内人士表示,在航运市场逆势前行,既彰显了金融租赁公司的“家国情怀”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理念,又表明经过数十年经验的积累,大型公司已具备较强的逆周期投资和经营能力。

上海金融门户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其信息来源注明“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其版权属于“上海金融”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上海金融网站”。

2.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