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从“烂泥渡”到开发开放最前沿
——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的沧海桑田

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7-07       [打印本页][纠错]

在位于浦东展览馆内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上,一组今昔对比图让包括记者在内的观众纷纷驻足凝望,不禁令人有沧海桑田的感叹。位于上方的图是1995年的烂泥渡路,图片上,窄弄堂间显露出的天空中赫然是刚落成不久的东方明珠的身影,下方的图则是近两年的摄影作品——环绕在东方明珠周围的已然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昔日的烂泥渡路已变成蓝天白云下的陆家嘴中心绿地。

30多年前,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然而,浦东开发开放至今,早已不见昔日的农田、弄堂,陆家嘴更是寸土寸金,成为金融要素的集聚地,陆家嘴金融城已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被提上议事日程,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时指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在历时近3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后,今天的上海正迈上新征程,奋力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一只羊与一块金牌

1990年4月18日,国家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并在同一天批准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基础设施先行、金融贸易先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先行”是浦东开发的“三个先行”。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标志着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确立。

然而,“金融贸易先行”谈何容易。“你人民银行搬到浦东,我们才有可能考虑也到浦东来发展。”忆及1991年,原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毛应樑表示,当时各大商业银行都在观察人行对浦东开发问题的反应。在上海市陆家嘴开发公司对地价的补贴、人民银行总行对新楼建设资金的支持等多方努力下,人行上海市分行从外滩搬迁到浦东。1991年12月,位于陆家嘴路的新楼奠基开工。1995年,新楼落成。

“此举无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毛应樑表示,“在人民银行的号召下,众多中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进驻浦东。”人行上海分行的新楼启用庆典上还留下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现场赠予人行上海市分行一只活的羊,脖子上挂着一块写着“金融领头羊”的金牌。

一本银团贷款合同

东方明珠是当年的“亚洲第一塔”,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第一个重点工程,也是国内第一笔全部由中资银行参与的本外币银团贷款支持下的产物。“东方明珠当年差点没有建成,原因就是碰到了筹资难题。由于该工程投资巨大,期限又长,各家银行都望而却步。”毛应樑回忆道,人行上海市分行经过研究,决定借鉴国外做法,通过组织银团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和风险较为集中的问题。

工行上海市分行负责牵头,最终拿出一本符合国际惯例的银团贷款合同。据当时还是工行上海市浦东分行副行长的姜建清回忆,在银团贷款分析讨论中,银行几乎没有人相信高达12元的登塔费会被人接受,有人甚至说5元也不去,“我们犹豫了许久,有些忐忑不安。虽然出自于对浦东开发开放前景的坚定信念,贷款还是被通过了,但我们内心也做好了贷款延期归还的准备。”

2004年,时任工行行长的姜建清还在《金融时报》理论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双边贷款走向银团贷款——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空间》,以东方明珠银团贷款为例,呼吁加快发展银团贷款。

30多年来银行的发展和创新远不止于银团贷款。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常务副行长孙敏杰回忆道,1988年,外资银行连自主招聘权也没有,他通过参加人行统一组织的考试后被分入东亚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副行长裴奕根则清楚地记得,1992年是国家不再为毕业生包分配工作的第一年,他从复旦大学毕业,到社会上去找工作,加入花旗银行。

浦东开发开放伊始,即以“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战略定位。浦东新区管委会食堂门口一度成为热门“打卡地”,是因为门口贴着的一行美术字——“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一个交易所的诞生

1989年临近年末时,上海召开的“康平路会议”讨论了是否要引进外资银行和可否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大议题。当时,国外对中国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一个重申改革开放不动摇决心的有利契机,负责筹建工作的“三人小组”在此次会议上宣告成立。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诞生。1990年12月20日,《金融时报》在头版图文报道了交易所开业情况,并配发了相关采访。当时上海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庄晓天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是开发、开放浦东,振兴上海的重要步骤。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不仅可以为吸引外资提供直接便利的条件,还可以为上海和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日趋完善的金融环境。至2021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位,2021年股票筹资额、股票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三、第四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集聚了全国性股票、债券、外汇、黄金、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以及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为人民币金融资产发行、交易、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提供了坚实保障。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511.1万亿元。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在2021年末达1707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30%左右,外资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7万人。此外,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机构,金融法治建设和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如是说。如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上海在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又一次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上海金融门户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其信息来源注明“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其版权属于“上海金融”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上海金融网站”。

2.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