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历程

信息来源:上海市金融办      发布时间:2015-07-02       [打印本页][纠错]

上海是太平洋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发祥地,具有金融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和金融文化的深厚积淀。19世纪40年代开埠后,上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工商贸易业迅速发展的雄厚基础,吸引着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金融业在上海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上海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各种金融活动十分活跃,股票、债券市场交易总额在远东首屈一指,黄金市场成交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超过巴黎、东京和孟买;中央银行、中国银行等一大批银行的总行集聚上海,成为全国金融银外汇的总汇和货币发行的枢纽,上海金融业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后来,由于受到战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到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明显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金融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把上海的金融机构总行、总公司等迁至北京,上海金融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海金融业跨出了新的发展步伐。

1986年10月13日,国务院在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指出:“上海市我国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

1988年4月20—30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上海应当走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太平洋西岸的经济、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之一。”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上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确立“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基础建设阶段。

1991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这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指明了方向。

199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要“逐步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上海金融业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1996年,经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照“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快推进步伐,不断创造着新辉煌。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从国家层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要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2011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全面阐述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到202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为重点,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二是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三是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四是以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为重点,不断提升金融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五是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为重点,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六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近些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围绕“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即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创新和营造金融环境为重点,加快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步伐,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上海已形成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与场外衍生品、黄金等市场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全球少数几个金融市场种类完备的金融中心城市。上海作为人民币汇率基准、利率基准生成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近年来推出了股指期货、国债期货、黄金期货、白银期货、锌期货、铅期货、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639万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了4倍。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升,2013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五位,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七位,上海黄金市场场内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铜、铝、天然胶等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金融机构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各类功能性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等新型机构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在沪金融机构总数达1317家,较2007年末增加近500家。金融业务创新不断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期货保税交割等一批重要的创新业务有序推出。

三是金融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2013年,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占内地总数的一半以上,合并资产占内地外资法人银行的80%以上;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金融业务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证券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数量和投资额度进一步增加;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机构获准以人民币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跨境ETF等试点顺利推出。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QFLP)。

四是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配套服务功能明显改善。金融发展的法治环境建设不断优化,《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金融审判庭、金融检查科、金融仲裁院相继成立。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专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华08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落户上海,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财经资讯、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金融集聚区规划建设成效明显,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等金融集聚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上海金融门户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其信息来源注明“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其版权属于“上海金融”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上海金融网站”。

2.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