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贷款利率5.15%,
上海金融机构对这些新朋友真好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0-12-31        [打印本页] [纠错]

海通证券的人力资源部门最近碰到一个难题。

投行部门想要招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这位毕业生没有考过金融相关证书,不是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律师资格证,能否去做投行业务,券商一时找不到招聘标准。

不过,为什么一个金融机构,突然要招科技专业的人才?

新朋友1:科创企业

这其实是当下不少券商碰到的共性问题。由于科创板的出现,各家券商都加大了对于科创企业的挖掘力度。为了更好找到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券商必须开始尝试和这些企业做朋友。

“想要做朋友可没那么简单。你去科创企业谈项目,人家说的你听不懂,你提的问题不专业,企业上市当然不会选你来保荐承销。但如果你真正了解和理解他这个行业和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加分。”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表示。

于是,找到了解科创企业的人才,就成了券商目前的重要工作。而这样的举措,只是券商努力服务科创企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上海的多家券商,目前都正在全方位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以结交更多的科创企业,帮助他们尽快登陆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金融界的老大哥银行,也开始迫切地想要和科创企业做朋友。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贷贷款,而想要更加全面地参与到企业的生命周期之中。

针对初创期及成长期企业缺资源、缺管理、缺经验的痛点,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就在上海建立了8家“创业者港湾”。这些“创业者港湾”定位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提供包括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辅导培训、产业对接等一系列服务,并配备专门人员,协调各项政策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孵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创业创新相关服务。目前,8家港湾共接纳了100多家双创小微企业入湾孵化,其中38%的客户成功获得了建行贷款,平台还为30家企业对接了投资方。

如此做法,代表的正是沪上银行业对于科创企业的开放心态。一位沪上银行的支行行长坦言:“科创企业现在对于我们而言是优质资源。过去银行总觉得人家体量小、风险大,但人家小微的时候你不支持,等到壮大了怎么会选择你的金融服务?”

新朋友2:小微企业

包括科创企业在内,曾经是金融“老大难”的小微企业,如今已经成了上海金融机构主动结交的对象。

在近期刚刚告一段落的上海“百行进万企”活动中,上海83家银行的3000多个网点、超过1.5万名银行员工主动出击,为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额度。

今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上海得到了有效缓解。据近日召开的上海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总结会透露,截至11月底,上海地区小微企业融资实现了“增量扩面、提质降价”。

一方面,小微贷款保持大幅增长。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5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贷款余额约51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44%,增加金额约1600亿元。首贷投小投微效果显著,今年1至11月,上海金融机构新发放首次贷款户数近8万户,其中,普惠小微首贷企业占比达97%。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上海中资银行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5%,较年初下降1.53个百分点。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累计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94%。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上海在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针对小微企业的一套金融“组合拳”。

上海不仅快速出台了“沪28条”“金融支持中小微26条”“上海稳保金融18条”等一系列举措,还成立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协调机制,更主动从数据共享、政策担保等方面扩大小微企业的“朋友圈”,形成多方合力。

如上海力推的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目前18家上线银行服务企业约2.75万家次,数据调用次数达107万次,支持企业授信金额约400多亿元。同时上海不断强化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增信支持,降低担保费率,提高担保倍数,创新推出了“大数据+担保”“信保+担保”等融资方案。目前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余额近300亿元,年内增幅约50%。

上海银行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郑涵表示,通过疫情的考验,银行对于小微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贷款,而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开户结算、代发工资、国际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不仅方便了企业运营,银行自己也可以更好判断企业经营情况,从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新朋友3:绿色金融

作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辅助,绿色二字也成为了金融机构愈发关注的焦点。拥有国内最多金融机构和要素市场的上海,无疑首当其冲。

此前,上海清算所就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成功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债券在中央结算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多个市场同时发行,开创了行业先河,募集资金被用于低碳运输等绿色项目。

上海清算所相关负责人透露,契合全国碳市场统一的发展趋势,目前正在研究依托明年上线的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创新碳配额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并适时推广碳配额远期中央对手清算模式,逐步探索覆盖更多绿色资产类型。

沪上银行业更是紧盯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浦发银行已形成《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版》,涵盖了能效提升、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绿色装备、环境权益等五大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绿色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碳抵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十余项特色产品,建立了覆盖低碳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二字,更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最佳的实践发展土壤。上海市金融局不久前表示,要持续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特色。支持示范区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搭建绿色金融政策架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研究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服务标准、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深化探索。

中外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