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银行业以“数智”新引擎助力申城数字化转型

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1-05       [打印本页][纠错]

近年来,上海银行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优势,构建新生态,服务新领域,推动新增长,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数智”新引擎。

多元联通赋能城市新发展

随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上海银行业推出的各项数字化应用已逐步渗透区域服务、政务服务等城市治理领域。 

工行上海市分行积极对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数据,推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企业报关与贸易结算信息的数据互嵌,以数据交互替代纸质单证传递,推动传统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由临柜办理向线上流程转移,为实现跨境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创造条件;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字货币跨区域结算支付试点,有力推进长三角地区支付一体化与同城化进程,在同业内率先完成跨省缴税试点测试及生产验证工作。

在参与上海市政府“两张网”智慧政务建设过程中,农行上海市分行探索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助力政务服务便民、利企。该行通过配合市财政集中收付电子化改革,建设推广代理财政收付业务系统、统发工资业务系统和财政自助柜面业务系统,构建智慧财政服务体系,树立“慧政务·惠民生”品牌形象。为支持公检法机构推进司法工作高效化、便捷化,该行试点上线“警银通”系统,并参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集资诈骗案件被害人信息核对登记平台”建设。截至2021年10月末,该系统已完成20余万条被害人信息登记,返还涉案资金35亿元。

智慧金融解锁惠民新领域

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上海银行业也在不断深入社会民生服务领域,为上海市民送去数字“红利”。

为解决百姓看病就医时的“三长一短”痛点问题,交行上海市分行作为首批开展“信用就医无感支付”产品设计与推广的银行之一,在业内首创“交银e办事·惠民就医”服务,为上海市医保参保用户提供原则上不低于每人5000元的就医专项信用额度。

为把金融便民服务送到市民的家门口,中国银联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云闪付”App与上海市政府“随申办”政务服务平台、财税平台等对接,打造银联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上线上海个人社保费用缴纳、交通违法在线处理、信用报告、疫情政策查询等便民服务场景,并独家提供银联B2B网银支付,实现个人和中小企业在线便捷付款。

为加强智能应用适老化改造,建行上海市分行推出适老版手机银行。该行适老化改造后的智慧柜员机能够自主识别区分客户,遇到年龄在60岁以上的客户,智慧柜员机会自动弹屏提示客户点击切换至“关爱模式”的大字体菜单,将密码输入环节时间限制延长至60秒,并提供“小话筒”语音输入、“小喇叭”语音播报、屏幕“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该行为老年客户打造专属关爱版转账业务流程,提供操作指引、文字提示等一系列智能引导服务功能。

为提升客户体验,花旗中国引入智能情绪感知系统数字分析工具,能够借助智能语音技术分析客户来电、捕捉关键字、量化客户,通过定制销售流程的结构化监控方案,提高销售的准确性,缩短监控周转时间,进而优化流程、产品和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投诉,提升客户体验。 

服务“上线”驱动普惠新生态

顺应数字化转型大趋势,数字金融产品创新已是上海银行业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积极通过数字化创新改革,开发针对小微企业的“在线银税贷”产品,提供一站式在线融资。该产品是针对小微企业,以企业涉税数据为主要授信依据,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发放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截至2021年11月底,“银税贷”产品已累计服务在沪小微企业244户,实现信贷资金支持6.73亿元,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惠及面。

为解决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招行推出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综合信贷应用软件——“招贷”App。疫情防控期间,招行上海分行依托该App线上申请、线上预审批、远程视频实调、客户经理在线服务、贷后服务线上化等优势,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接续难的问题,为小微企业送去“及时雨”。截至2021年11月末,招行上海分行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超17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逾6万人。

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注重企业固定资产或其他抵押物,不适用于以数据资产为主的互联网公司。上海银行发布的“基于可交易数据资产的循环授信方案”基于上海数据交易所平台用户上挂的数据资产,在全面评估数据资产价值后,在线完成授信额度核定和数据资产交易融资等操作,为交易双方提供便捷的融资及支付清算服务。

中行上海市分行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和分析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行内外数据信息,依托风控模型及策略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向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化的贷款服务体系,先后投产“中银企E贷”系列下的“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等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上海金融门户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其信息来源注明“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的,其版权属于“上海金融”门户网站及其子网站所有。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上海金融网站”。

2.凡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及其子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